Close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and Password
Reset Password
If you've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you can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below. An email will then be sent with a link to set up a new password.
Cancel
Reset Link Sent
Password reset link sent to
Check your email and enter the confirmation code:
Don't see the email?
  • Resend Confirmation Link
  • Start Over
Close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Customer Service

永恒

网络是一个看不见的空间,就如同心灵一样看不见,但可以感应,感应有情,感应存在。
般若智慧高于心灵,心灵深处有奥妙般若智慧,其智光圆融。一切皆不可得,一真法界真空妙有。
生命赋予我们一个穿透和发现那没有任何包裹的地方的机会。用心观照,你将有不断的发现,这是一种探索,是无法以任何造作来表达的,唯有安于当下的那份宁静才能与她汇合交融。

批判还是宽容
Posted:Jun 22, 2008 6:04 pm
Last Updated:Jun 24, 2008 7:24 pm
8797 Views

《秋天奏鸣曲》瑞典两大国宝级大师英格玛·伯格曼和英格丽·褒曼的天作之合。英格丽·褒曼扮演一位世界闻名的钢琴家,为事业狠心抛弃家庭。在丈夫去世后她与阔别七年的女儿首次相逢,深夜促膝长谈长篇的对白台词,给人以深深地反思……

一曲肖邦的钢琴曲弹出悲伤,瞬间的解脱,又进入压抑悲伤展露骄傲的才华,指法节奏等等都无可挑剔。曲自心而发,对没有珍惜是知己朋友又是挚爱自己的丈夫的离世,深深怀念和思议,又无法放下不愿被嘲笑是哀怨寡妇的意念中的我,正把肖邦的钢琴曲演绎得出神入化。看着母亲的演绎,女儿在一旁一边压抑着对父亲去世的悲伤,一边可怜着母亲孤独的骄傲,一边自己又一次的忧伤。

母亲总是表现着自己的女强人的态度,而女儿一直的压抑只为孝顺。她们母亲喜欢未来,女儿怀念过去,这一不协调总隐而未发。母女但纸包不住火,终于在一个深夜爆发……

“妈妈,你可曾记得小时候的我如此崇拜您,总喜欢在您的琴房外听您弹揍,可是你总是喜欢一个人,7岁那年看您弹累了,我进入琴房帮您倒水,随顺就座在地上,想静静地看看您,可是您牵强地微笑着让我出去自己玩。我独自回到房里照镜子,回想着您对我身材的不满,回想着您对我弹琴指法节奏等等的挑剔,我开始讨厌自己。开始从崇拜到恨,可是我对您的恨一直都在忏悔,我不该恨您。……”

“妈妈,你可曾记得我的孩子3岁那年,您在家修养因为背疼推掉了所有的巡回演出,那时我身体不好,父亲也在生病。我们都在河边散步,天有点凉,父亲为了帮您去拿毛毯,后来克里斯在玩耍时不甚掉入河里淹死了,我一直很想念他,一直觉得他还在这个家里。当然这只能怪我们没看护好。可是他却给我带来很多快乐,很多……”

“妈妈,还记得您说提前4天去瑞士巡回演出吗?就在那前天晚上父亲乘着酒兴,为海伦娜(另一个女儿)拉了一整晚的巴赫的作品,拉得不怎么样,可海伦娜听得很认真,也很高兴。父亲吻了她。我一直都很留意海伦娜,在您说提前出去巡演的那晚,外面下着大雨,父亲在雨里走了一夜,之后就一病不起。海伦娜当晚就说右脚不能动,腰和背很痛,第二天她就站不起来了,就象您现在看到的样子(瘫痪)。您不喜欢看病人,这也是我在您来之前没告诉您,她在这儿,说了您一定不会来的。……”

“你说这些是什么意思,你恨我,那些都怪我吗,我都是有原因才离开家的,都是有原因的……”她们哭了一夜,第二天母亲便离开了(不欢而散)。

影片大段的对话,三位女性丰富的面部表情,都给观者深刻的印象。最忘不了的是最后的那封寄给母亲的信……

信中这样写到:“妈妈,您的离开让我难以放下,我一直都自责,为什么要那样对您。妈妈,孩子离不开母亲,希望您能原谅我说话的态度,很多事无法挽回,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宽容。”

看完影片,不经意间耳畔响起这样的歌词:“ma ma do you remember, the old straw hat you gave to me, i lost that hat long ago, flew to the foggy canyon. yeh ma ma i wonder what happened to that old straw hat, falling down the mountain side, out of my reach like your heart. suddenly that wind came up, stealing my hat from me yeh. swirling whirling gust of wind, blowing it higher away. ma ma that old straw hat, was the only one i really loved, but we lost it. no one could bring it back, like the life you gave me. ”

在当今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我们互相交流着,互相依赖着,互相合作着,说不清谁是孩子谁是大人,说不清谁高贵谁贫贱,说不清谁能力强谁能力弱,说不清谁优秀谁质劣,说不清谁对得起谁对不起……。所有的烦恼都因为有个假设的我,我喜欢,我讨厌,可是我有一个我,那么他人呢?什么才是真正的关心?无论怎样,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不要批判,我们要宽容。

(此篇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0 Comments
理解并非浅层
Posted:Jun 22, 2008 4:01 am
Last Updated:Jun 27, 2008 6:18 pm
7144 Views

《第七封印》电影史上里程碑的杰作,灵感来自《圣经》启示录。很多没看过圣经的人可能会看不懂,但这并没有关系,并不会影响观赏。其实导演更着重于末世感的表达方式。他想给人们以醒悟。

影片的背景是中世纪瘟疫蔓延的欧洲大陆,十字军骑士在归途上和死神对弈。又通过读白《圣经》启示录中七封印的内容,贯穿一系列末世对《圣经》的疑问。从而审视了传法的目的,伪道士的真实面目,生存和死亡真实的意义,什么是正道,要信些什么,怎么才是正信,等等。

“羔羊揭开第七印的时候,天上寂静约有二刻。我看见那站在神面前的七位天使,有七枝号赐给他们。另有一位天使拿着金香炉,来站在祭坛旁边。有许多香赐给他,要和众圣徒的祈祷一同献在宝座前的金坛上。那香的烟,和众圣徒的祈祷,从天使的手中一同升到神面前。 天使拿着香炉,盛满了坛上的火,倒在地上。随有雷轰,大声,闪电,地震。拿着七枝号的七位天使,就豫备要吹。第一位天使吹号,就有雹子与火搀着血丢在地上。地的三分之一和树的三分之一被烧了,一切的青草也被烧了。第二位天使吹号,就有彷佛火烧着的大山扔在海中。海的三分之一变成血。海中的活物死了三分之一。船只也坏了三分之一。第三位天使吹号,就有烧着的大星,好像火把从天上落下来,落在江河的三分之一,和众水的泉源上。这星名叫茵?。众水的三分之一便为茵?。因水变苦,就死了许多人。第四位天使吹号,日头的三分之一,月亮的三分之一,星辰的三分之一,都被击打。以致日月星的三分之一黑暗了,白昼的三分之一没有光,黑夜也是这样。我又看见一个鹰飞在空中,并听见他大声说,三位天使要吹那其馀的号,你们住在地上的民,祸哉,祸哉,祸哉。……”

古今很多经都在说要善良,不欺骗,不偷盗,不淫乱,不作恶(故意伤害他人)。可是很多传道士披着道衣,在夜幕下,进行着偷盗,在公众面前假公济私。他们让奉承的信众自虐、互相残杀,颠倒黑白颠倒是非。而经义的指示似乎一切都是神所为,如果不听神的旨意就要受到神的惩罚。强迫接受。可是这有与基督为民受难相违。

什么才是正义?十字军骑士在基督面前发问。我们依何而信?到底是依人不依经呢还是依经不依人?到底是依经不依智呢还是依智不依经?真正的教义是什么?

其实所有伤害过他人的人,欺骗的人,偷盗的人,淫乱的人都逃不掉被揭露的结果。黑白止于智者,是非止于智者。所有依来自无分别的智慧,当意识起了分别就如同被烟雾遮蔽了眼睛,利益冲昏了头脑,权利控制欲占据了纯洁的心灵。杀戮、欺世盗明,淫乱无度,皆有报,谁也逃不掉。无论你是否看见圣母,无论你是否看见死神,说他们不存在就是未见谓见,是欺骗。所以谨言慎行。

我们在安逸中要纵情么?要过度享乐么?不。那一样是会受到惩罚。中国有诗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过影片里是借用死神的廉刀砍断淫乱而不忏悔者所攀爬的树,令其经历死亡的恐惧。其死后即见一只松鼠卧于残树根上,也预示了《圣经》中所说的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人们不理解此句,依然我行我素,不断地杀戮,食其肉,不断嗔怒。因果循环,心不得安宁,面临死亡无法坦然自若。信是务实的,并非盲目。

信!如何信才是正信?大师通过影片中十字军骑士的疑问,以及所遇民间艺人的表演,层层推引着,令人慢慢琢磨其深意。一个心字跃入眼帘。美丽的诗篇,动听的音乐,对亲人的拥抱,对朋友的款待,为使众人乐而忘我地跳舞,对众神的敬仰,临死神的不慌不忙,……这一切的一切不离心,自心而发。

封不是封闭,印不是关住。封印要证悟什么呢?怎样的心才是真智?真智不惑。
0 Comments
许下的愿望
Posted:Jun 19, 2008 7:22 am
Last Updated:Jun 21, 2008 6:02 pm
7740 Views

《夏夜的微笑》第一次为伯格曼赢得国际声誉,成为他事业转折点一部获得嘎纳电影节大奖的电影。看来风趣幽默,好象是上帝开了个玩笑。初夏的夜晚上帝许下一个愿望,他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瑞士版的梁祝。表现了真爱与伪道德的抗争。

影片开始有点乱,同属上流社会的博爵和军官同时爱上了艺术家迪丝丽,博爵在丧妻后与迪丝丽有染,并有一儿子,这个博爵不知情。博爵又娶了年龄很小的妻子,不过象对待女儿一样宠爱,反悔对迪丝丽的承诺。而这位女儿妻子爱上了入教会准备做神职的前妻所生儿子。博爵的女佣也对其跳逗有佳。军官也有年轻的妻子,但是非正式夫妻关系。迪丝丽有自己创办的剧院,迪丝丽为了要回应得的承诺,在乡间邀请博爵夫妇、其儿子、军官夫妇一起度假,其间当晚,三对男女抛开成见。戏剧性地喝下有预言的葡萄酒,这酒是由夏季的葡萄酿成加了一滴乳汁一滴马奶,喝下的人会说真话,愿望成真。

结果准备做神职的儿子与博爵的女儿妻子私奔,博爵与迪丝丽成为夫妻,军官也承诺爱妻子一辈子,博爵家的女佣与迪丝丽家的车夫成为一对。他们先后堕入爱河。夏夜的晚上上帝许下愿望,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莫里哀式的喜剧纠错更正法,很特别,诗歌般戏谑了虚伪的所谓道德。很多时虚伪的道德压制了真情,导演巧妙地安排了情节,演员妙语连珠,声情并貌,告诉大家即使有欲望也要真诚地面对,有欲望回避它就是虚伪。不要让虚伪错点了鸳鸯谱,害人害己。

毕竟成为上帝等等的人是极其稀有的,他们是真正不恐惧寂寞的,而诚实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是优秀的品质,哪怕面对欲望。

(此篇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0 Comments
没看见没听到,看见了听到了
Posted:Jun 18, 2008 5:40 pm
Last Updated:Jun 19, 2008 7:57 pm
8079 Views

《呐喊与低语》从开始到结束只有三种颜色,黑色代表了春纯洁的爱,白色代表冷漠、自私、残酷,亦或者黑与白是颠倒的。还有红色代表了心灵,无论是受伤还是感动都用红色表示。影片讲述了在一个庄园里两个姐妹和女佣为‘病入膏肓’的姐姐守灵的故事。而实际导演是对圣经的诠释。

我们一直都在祈祷上帝圣母的护佑,嘴里说着阿门。可是……

看见病中的姐姐清晨痛醒吗?听见她的呻吟吗?听见哭声吗?没有。亲人之间总是互相斥责、辱骂、揭短、背叛承诺,自残并蚕嗜着他人。或者就是给予冷笑,用那恍惚的眼神对看,亦或者说上一堆无关痛痒的话,所谓的亲近。人还没死透就早早地让牧师举行了仪式,谈论分遗产的事,什么都要,就是死者的遗物不要,不知道拿了遗物会给心里造成多大的压力啊!

牧师的话很有意思,他希望死者带走所有的痛苦与黑暗,还有不幸,带去上帝那里(不知道算不算见上帝的礼物)。哦,那句“你比我更坚定信念。”看呐,那十字架是背着的,好象纯金打造,太重了,快背不动了。
人间真的没有真爱了吗?不。我们看见重病中的大姐清晨痛醒,却还忍痛小心倒水,生怕惊醒了睡眠中的小妹妹。她把痛苦的感受写在便笺上随手一放,而把美丽的词句留在日记里。我们看见女佣安娜用自己的身体温暖病中怕冷的大姐,她抱着她解开了衣襟,却好象穿着庄严的盛装。镜头多次将女佣安娜的眼神做特写,就象是画里的圣母一般。

镜头缓慢推移关注着很多细节,钟饰引述着变了形的婚姻。手指的动作很细腻,打翻酒杯、用刀削梨、互相抚摸等等,正点出片题。呐喊来自心中的声嘶力竭,低语发自肺腑的温情默默。

大姐回光反照的那段尤为触动。姐妹们已为她更衣,牧师已为她祈祷,亲戚们已来吊唁,姐妹已商讨分遗产,可是她哭着又来了。很戏剧性,是上帝回来了吧,他感同身受的哭着来了。女佣第一个听见了哭声,分别叫来了姐妹。她让两个姐妹分别近前,一个严厉地说恨,因为她放不下遗产。另一个曾经说要借拥抱来得到安慰,却重重地把姐姐推到地上,惊慌失措,她嫌脏。可怜的上帝,痛苦着‘他’的痛苦,哀伤着‘他’的哀伤。还好有安娜又一次抱着大姐,宽衣搂着她,终于看到圣母和圣子团聚到一起,真的很幸福。

影片最后才是点睛之笔。安娜翻开了一本收藏得很好的书,红皮的。开始还以为是圣经,结果是逝者的日记,是啊,上帝早就把圣经融化在心里了。她这样写到:“我很高兴在我生病的时候我们姐妹可以聚到一起。我甚至可以到花园散步了。我们又坐到小时候的秋千上,安娜轻轻地摇着。我什么也不求,很安慰,大家聚到一起就很幸福。”这时银幕上三姐妹都身穿白色的裙装,安娜也是,大家都一样。

是的,天使都一样,上帝也如此,只在于修的程度不同。我们要不要深度忏悔,还是继续那‘君子协定’?

感谢大师英格玛·伯格曼深深的祝福。让世界充满爱!

(此篇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0 Comments
早点,早点,再早点
Posted:Jun 17, 2008 6:52 am
Last Updated:Jun 19, 2008 8:00 pm
6797 Views

《野草莓》很多人看了影片名字就会浮想联片。此片是划时代大师英格玛.伯格曼的佳作。影片从一位入暮医学老教授受勋为事件引子,而真正的是通过暮者断断续续的梦展示了人生的哲理。

野草莓很有意思的题目,草莓如心,鲜红,心如脱缰野马风驰电掣。我们不停地在思索,在追寻,追寻那一片乐土,那里安祥自在宁静。

人生匆匆,儿时风华绝代,经历过懵懂青色的爱情,经历过行色不一的婚姻,经历着病痛的折磨。总扩一生只是烟雨蒙蒙,所有都似真非真如梦似醒。

第一个梦带着浓重的对死亡的恐惧,贪生怕死。棺材里伸手的是自己,而其实也只是看到一个相而矣。只是一个长得象自己的人。那钟没有指针,但有定数,自然规律。有些东西不在乎时间和空间,就是那样存在。

第二个梦是对心中最爱的人的怀念,那个不曾接受自己而被深深藏在心底的爱。那时的批评不曾被自己注意到,即使在梦中还有点自负,对那些旁敲侧击的赞美很在意。而生活中刚好相反,不能将赞美常住,只能是停格。

第三个梦介怀着婚姻的不幸,影片通过梦见死者的控诉,以及主人公自省式的回忆,掀开了不幸的真正原因是主人公的主观意断。展现出性格中的缺陷。

第四个梦又再次重蹈覆辙,想借回忆儿时的快乐以掩盖心中的不安。继而临近垂暮也不想让自己活在真实中,还是选择了欺骗。

而在做梦的过程中,断断续续衔接了生活中路上所遇的人。这是比较精妙的笔触。路上所遇者刚好是四代人。主角的母亲、主角、儿媳妇、与儿媳妇同辈的一对夫妇、再年轻的一代。这四代人对婚姻和感情有着不同的定义。从固执己见、冷漠、抱怨、到物质享受。正展露着时代的变迁所带来的精神家园的逐渐沉没。

所有的都在变,没有常态。而其中确有定态,是梦是醒都在心地。是带面具是忏悔都在心地。是善是恶不善不恶都在心地。烦恼还是安祥都在心地。真实还是谎言都在心地。

导演悟到因缘果报,但未领悟业力的存在。心未净,怎安祥解脱,当失去意识的那一刻,所有的依然存在。

追寻失落的城(王舍城)要早点,早点,再早点。

(此篇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0 Comments
不愧为得奖作品
Posted:Jun 15, 2008 6:52 am
Last Updated:Jun 19, 2008 8:01 pm
7936 Views

《湖畔的处女》安德里亚.莫莱奥尼导演的处女作,威尼斯电影节两项大奖得主,以及包括最佳导演奖在内的十个意大利电影金像奖奖项得主。
这不仅是一部悬疑片,不仅仅是查案,更是在窥心。与世无争的冰球美女运动员陈尸湖畔,贞操毫发无伤,而且死得很安祥。
查案的惯用手法:勘察现场、搜集证物、查人物背景关系。这没什么特别。但它就是特别。查案不是查案,提问又不是提问,我们在看,看一个一个的家庭。
哦,家庭不就是大人和小孩吗。是的。有的家庭并非亲生父母,有的家庭分分合合,有的家庭白发送黑发,有的家庭吵吵闹闹还要维系......。男朋友貌合神离,雇住也有说不清的心结,教练又欲言又止。
心,一个个心都在扮演自己。每个都有动机,每个都象凶手。可是最后却是个几乎不相干的人动的手。原因是天使的控诉。她控诉了一个冷陌的亲情相处。
那是她在每天清晨跑步路过一家人,某一天目睹他们家一个三岁小孩不甚被食物掐住喉咙,而其父母对他的冷漠,虽然她打电话向救助站求助,但最终没能挽回那个小孩的生命。
善良热情与世无争的天使死了,临死她的纯洁的眼神给了众人深刻的一撇。
这部影片不只是以结案而告终。也是这部影片不仅是悬疑剧,更是疑社会伦理的佳作。最精华的是警探在侦察过程中反思自己支离破碎的人生。以警探家庭的破碎结局。
导演不是要控诉冷漠的,虚情假意的社会关系。而是要提醒我们天使的纯洁和热诚是不会随着天使的死亡而死亡的。观者有没有醒悟!!!

(此篇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0 Comments
金刚心总持论--王舍城论
Posted:Jun 14, 2008 7:39 pm
Last Updated:Jun 15, 2008 6:16 am
7193 Views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王舍城。世尊曰。心喻舍。性喻王。清净斋戒喻城墙。六根喻六部宰辅。六尘喻六贼强梁。六识喻六门出入。五欲喻五道井坑。见闻觉知。喻住国四相。同佐性王。一体家邦。性王一出。坐于心舍。常共六臣四相。同理国政。若性王有道。不顺私情。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体天行道。死者无怨。如此刑政。能令在外戒墙坚固。六门警慎。六贼不起。在内六臣清政。四相体公。不敢作弊。内外如一。性王大平。若性王无道。听谗纳佞。背公向私。赏罚不平。上下相乖。在内六臣相背。四相作弊。在外六门不关。六贼乱起。攻破戒墙。入自家邦。劫自功德。福尽法无。身心落泊。便受沉沦。是故治世有法。治心有理。不公不行。不正不立。直交内外一如。上下无失。君臣道合。心性圆明。体用一致。性王君民。同乐太平。故名王舍城也。
0 Comments
金刚心总持论--参师
Posted:Jun 14, 2008 7:35 pm
Last Updated:Jun 15, 2008 6:18 am
7093 Views

(摘自金刚心总持论 后赵天竺僧佛图澄译)
参求明师论

复次文殊师利。吾灭度后。末法年中。多有钝根劣智众生。心迷意醉。智暗情昏。虽有斋戒。并无智慧。愚心高傲。邪见自专。不肯下心。参求明师。正真法诀。一向执著。认妄为真。或有执著。经书文字。或有执著。诵持名数。或有学得。一言一句。便为究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修少善根。生大果望。是人愚迷。不会佛意。自诳自瞒。虽是善因。难逃恶果。何以故。种子不真。所以不结菩提正果。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大善知识论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云何行持。名善知识。佛言。善知识者。心性柔和。戒行精专。心无贪妒。物无爱恋。心行平等。意无憎爱。有大方便。自度度人。量根施道。具大总持。好心与人。不求果报。行门清净。无诸过失。说法论议。皆合经意。具足此行。名善知识。复有智慧出众。福德超群。无所不善。无法不识。为人天眼目。作佛法栋梁。掌佛祖权衡。作佛门领袖。开正道门。塞邪魔路。绍隆佛种。续慧联芳。以心印心。流传不绝。大机大用。大愿大力。此名真正。大善知识。

明师口诀论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明师口诀。佛言。如来灭后。敕诸菩萨。传佛心印。续佛慧命。各化一方。开示未悟。有缘众生。正因正果。正见正修。降伏外魔。破除邪见。修正功行。始终清净。非根不度。非器不传。若有清信。善男信女。智慧高明。力求道者。数数亲近。久久供养。下心参求。体性相和。方得以心印心。以道传道。心心相印。祖祖联芳。流传不绝是名天机口诀。有缘遇者。根无大小。皆成佛道。
0 Comments
解邪师外道及外道六师
Posted:Jun 14, 2008 5:56 am
Last Updated:Jun 14, 2008 7:29 pm
8057 Views

(摘自金刚心总持论 后赵天竺僧佛图澄译)
复次文殊师利。世间多有邪师外道。不知善恶因果。不达轮回报应。一向狂心信邪。倒见尊命神鬼。行鬼教法。诳惑世人。广杀猪羊牛马。禽兽畜生身命。自贪食肉。妄称祭天祭地。祭神祭鬼。求福求寿。保家保身。托鬼为由。干人财食。又有书鬼符牍。传授世人。妄称功力。度人生天。要人财物。活自邪命。若杀命。救得命。王侯常在世。若符牍。能度人。邪师得上天。世上迷人。信此邪见。大家相连。同入地狱。一失人身。万劫难复。何以故。求福莫过斋戒布施。求寿莫过不杀放生。求慧莫过广学多闻。求安莫过省禁是非。是故欲求正道。莫信邪师。欲出轮回。莫犯因果。罪福报应。如影随形。邪正道殊。苦乐各异。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云何是外道六师。世尊曰。如来灭后。多有波旬入我法中。住我寺院。剃头被褐。称佛弟子。相共檀越。饮食酒肉。食污漫净地。第一外道。复有牵妻带子。住佛伽蓝。偏学瑜珈教相。自称遗法弟子。饮食酒肉。与人修斋。不僧不俗。第二外道。复有邪人。上无师传。下无师证。被鬼迷制。邪悟聪明。不加修功。自言成道。外托佛教。内行邪法。乱惑世人。同入邪路。灭佛知种。第三外道。复有外见。偏学有为。行符咒水。驱鬼遣神。惑乱世人。增长恶见。灭佛正见。第四外道。复有道依休咎。学问吉凶。占卜鉴形。先兆祸福。惑乱世人。灭佛正眼。第五外道。复有妆模作相。空腹高心。未证言证。未悟言悟。一言半句。便为究竟。不食油盐茶果酱醋。执持邪戒。惑乱无智。不用看经念佛。不用作福参禅。不用出家受戒。不用投礼别师。偏指色身。与佛无二。诳惑无智。同入黑暗。断善根苗。灭智慧种。执著痴顽。第六外道。此等六师波旬外道。于后末法。入我法中。坏佛伽蓝。毁佛正法。灭佛教相。佛敕大乘愿力菩萨。随方应现。或为人王帝主。或为宰官长者。具大威德。各作一方。佛之檀越。摧灭邪道。护守正法。无令外魔。得其方便。依佛说者。是佛弟子。随顺邪者。即是波旬。相同毁谤你好。入阿鼻如箭。一失人身无有出期。
0 Comments
解六波罗密
Posted:Jun 14, 2008 5:54 am
Last Updated:Jun 14, 2008 7:27 pm
7452 Views

(摘自金刚心总持论 后赵天竺僧佛图澄译)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云何修证。得六波罗密。佛言。若有众生。能舍酒肉不食。能舍财物不贪。能舍恩爱不恋。能舍诸恶不作。能舍人我不争。名得第一布施波罗密。复有众生。能持佛戒。能习佛仪。能降六贼。能断邪非。名得第二持戒波罗密。复有众生。能受人亏。能忍人骂。非来正对。逆来顺受。都无怨恨。返加度脱。名得第三忍辱波罗密。复有众生。能学如来。十二部经。受持读诵。书写讲说。未通务通。未证务证。名得第四精进波罗密。复有众生。能断诛杀。能止妄念。能除昏散。能习禅定。定力如山。魔扰不乱。名得第五禅定波罗密。复有众生。能破无明。能空诸相。能通理法。能决是非。言言的当。字字无差。名得第六般若波罗密。若人能具六波罗密者。名出生死。名到彼岸。名超三界。名登十地。成佛之数也。
0 Comments

To link to this blog (blacktulip75) use [blog blacktulip75] in your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