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and Password
Reset Password
If you've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you can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below. An email will then be sent with a link to set up a new password.
Cancel
Reset Link Sent
Password reset link sent to
Check your email and enter the confirmation code:
Don't see the email?
  • Resend Confirmation Link
  • Start Over
Close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Customer Service

My Blog

Welcome to my blog!

清朝的格格们为何十之有九是得相思病而死?
Posted:Feb 26, 2008 1:53 am
Last Updated:May 27, 2024 3:19 am
12138 Views

清朝皇帝的女儿不叫公主,叫格格。与皇帝的儿子阿哥相比,格格的地位与阿哥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这是封建社会重男轻女思想的反映,皇室也不例外。

翻开清宫医案,披阅清代史书,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清代的格格极少有生儿育女者,并且十之有九得了相思病而死亡——因为她们轻易见不到自己的丈夫——驸马。

原来,格格们出生后,一般都由保姆喂乳照料,难得与生母见上一面,自出生至婚配,母女见面次数屈指可数。尤其甚者,每当格格出嫁,都由皇帝赐给专门府第,驸马只能住在府第外舍,格格不召,驸马不能与公主同床共枕。

但格格召一次驸马要费很大的周折,要花许多银钱贿赂管家婆保姆,才能如愿以偿。如果格格不贿赂保姆,即使格格宣召,保姆必寻找借口多方阻拦,甚至责以耻笑。

作为封建社会的青年女性,格格本来懦弱、羞涩,哪敢为此据理力争,只好听任保姆摆布。即使进宫拜见母亲——皇额娘,格格们也羞于启齿。由于长期不能与驸马团聚,格格们生儿育女的机会甚少。

自清初至道光二百年间,数以百计的格格命运大抵如此,惟有道光的大格格与驸马符珍冲破了保姆的樊篱,得到了夫妻自由团圆的权利。

据史书记载,道光帝的大格格刚婚配的时候,宣召驸马符珍入宫同居,被保姆拦住,以致一年多时间大格格不能与驸马相见。大格格只好隐忍不言。一天,大格格进宫拜见皇阿玛——道光帝,含着泪水跪在父皇面前说:“父皇究竟将臣女嫁给哪个人了?”道光惊诧地问道:“难道符珍不是你的夫婿吗?”大格格说:“符珍是什么样子,臣女已嫁给他一年了,还从未见过一面。”道光问道:“为何不能见面?”大格格回答说:“保姆不让臣女与符珍见面。”道光帝气愤地说:“岂有此理!你们夫妻间的事,保姆怎么能管呢,你可以自己做主嘛!”大格格得了父皇的这句圣旨如获至宝,回到府中立即将保姆训斥一顿,遂自己做主随时召见驸马符珍。日后夫妻感情甚笃,先后生子女8人。

此事有清以来独此一桩,深受时人称道和同情,皆称大格格为女中豪杰也。
0 Comments
嘉庆皇帝平生最失意的事:大内遇刺 教民造反
Posted:Feb 23, 2008 6:51 pm
Last Updated:May 27, 2024 3:19 am
12423 Views

阎崇年先生在《正说清朝十二帝》中谈到嘉庆皇帝时说他平生最失意的事是“大内遇刺”;最痛心的事是“教民攻入紫禁城”。这两次事件指的是:有清—代前所未有的谋刺皇帝和百余名破产农民冲进“大内”造反的事件,史称陈德行刺和紫禁城之变。

两次事件前后间隔十年,都发生在戒备森严的宫禁重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嘉庆皇帝是一位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没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于作为,但却异常残忍的平庸天子。也说明了他所处的时代成了清朝由极盛而转为衰败的时代。

陈德行刺嘉庆帝的事件发生在嘉庆八年闰二月十六日。陈德(一说成得或成德)的父亲叫陈良。原为汉军镶黄旗人,属契买家奴。陈德一生被压在社会的底层,跟官服役.饱尝人间辛酸,亲眼看到了皇宫贵族的腐朽生活,更加认识到社会的不公平,从而激发了反抗情绪。恰逢他被主人解雇,断绝了一线生路,“心里愈觉气忿”。又看见街上以黄土垫道,得知嘉庆二十日斋戒回宫,决心届时进宫谋刺皇帝。这天早晨,陈德怀揣小刀,带着儿子陈禄儿潜赴神武门.隐蔽在西厢房南山墙后。只等嘉庆的到来。不久,皇帝在大队人马的簇拥下进了神武门,下轿后正侍步行至顺贞门时,陈德猛地冲出,手持小刀,直扑嘉庆。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得嘉庆皇帝匆忙逃入顺贞门,不敢回视一眼。守护在神武门内东西两侧的一百多名侍卫、护军,个个竟呆若木鸡。只有御前大臣定亲王绵恩、乾清门侍卫丹巴多尔济等数人上前拦挡捉拿。陈德奋起反抗,用小刀刺破绵恩的袍袖,刺伤丹巴多尔济,但因寡不敌众,力竭被擒。

陈德被捕后,嘉庆帝立即命令军机大臣会同刑部严审,令将陈德“备受诸刑.再行磔死”,同时还要清查同谋者。陈德在酷刑之下英勇不屈,声言“惊了圣驾,皇上自然诸事都由我了”,嘉庆只得伪托宽仁,说:“若一味刑求,反肆狂吠,所言之人如何存话?即不究问,终成疑团,所损者大矣!朕所惭惧者风化不行,必有失德,始有此惊于之事。当谨身修德,勤政爱民、自省已咎耳”。于是下令将陈德凌迟处死,将他的两个未成年的儿子陈禄儿、陈对儿处绞(连小孩子都不放过)。皇帝还以失察的罪名,把护卫守候在神武门和东华门的十七名文武官员分别给以罚俸、发往热河披甲当差的处分。

紫禁城之变发生于嘉次十八年九月。这时,京畿和直鲁豫三省交界地区爆发了天理教起义。其中,京畿百余名起义者打进了紫禁城,给予清廷以极大震动。天理教属于白蓬教支派,是京畿大兴县人林清和河南滑县人李文成、冯克善等联合成立的一个民间秘密宗教。基本群众是贫苦农民和小生产者,也有少量的小地主和下层官吏入教,仅黄村一地即有万余家。嘉庆十七年正月,各地教首聚会于滑县的道口镇,决定“以十八年九月十五日午时起事”。李文成又至大兴县黄村会见林清,约定由李文成先在滑县发动起义,河南、山东、直隶同时揭旗造反后,立即直趋京畿;林清则在京师城内响应,与李文成等起义军里应外合,夺取京城,占领清朝统治中心。

嘉庆十八年八月底,由于滑县天理教铸造军械机密失泄,李文成被知县强克捷逮捕入狱。起义被迫提前于九月初七进行,并一举攻下滑县城,救出李文成等人,知县强克捷被迫自杀(一说被杀)。但由于清军的堵截拦阻,队伍未能迅速北上。而林清此时在北京对滑县之变毫无所知,仍按原计划进攻紫禁城:十五日一早,参加起义的京畿200多名天理教徒分成东西两队,乔装改扮,潜伏在东华门和西华门外。由太监接应,开门入宫。西路的30多名起义者在冲进西华门后,打到隆宗门,亦有几名起义者准备由门外诸厢房越境进入养心殿。此时,正在上书房读书的皇次子•F宁(即后来的道光帝),闻变戎装上阵,登城垣,以鸟枪射击起义者。午后,留京的礼亲王昭链等人带兵由神武门增援.又临时将准备派往滑县镇压李文成起义的1000多名火器营官兵调入宫内阻击起义军,终把起义者残酷镇压下去。

此时,嘉庆帝正在热河围猎,闻讯马上启程回京,并派吏部尚书英和先行处理善后事宜。英和回京后派人逮捕了林清和太监刘得财、刘金等。十八日,嘉庆帝草拟了“罪己诏”,哀叹这次“变生肘腋,祸起萧墙”,实为“汉唐宋明未有之事”。十九日,嘉庆帝回到北京,诸王大臣迎驾于朝阳门内。皇帝感慨地说:“我大清以前何等强盛,今乃致有此事!”众大臣也都呜咽痛哭。

这次起义使清朝最高统治者第一次认识到自入关170年来,自己的统治已产生了巨大的危机。嘉庆回宫后颁布“罪己诏”,承认这次起义“祸积有日”,但又把“当今大弊”归因于“因循怠玩”四字,还声称要把起义者斩尽杀绝。

九月二十三日。嘉庆亲自住中南海丰泽园审讯了林清和太监刘得财、刘金。廷讯开始,先命将刘得财、刘金二人带来,斥问为何“萌此逆媒”,并将二人夹打后处决。接着提审林清,林清在重刑面前毫无畏惧,坦然承认此次进攻紫禁战的目的就是要把皇帝赶回关东,嘉庆帝恼羞成怒。喝教将林清推出午门外凌迟处死,将首级送到直、鲁、豫地区示众。此后,嘉庆怒气未消,派兵火烧起义据点大兴县宋家庄,处决林清的姐姐、妻子。再三严令对其他被捕的起义者进行严刑审讯,施用了各种惨绝人寰的酷刑。最后把被捕者及其家属共300多人处死,或流放边疆,内地为奴。起义者的房屋、地产被查抄分赏给八旗官兵。嘉庆还发现,有六名起义的骨干分子在大搜捕中漏网,于是多次给各地官员下搜捕令,并以巨金悬赏。最初规定凡捕获六人中的一人赏银3000两,后来又将悬赏价码提高一倍至6000两。但清廷长期抓不到他们,嘉庆指责未能抓到“六逆”正身的官员为“无耻、无能、废物”,直至他临终的前一年(嘉庆二十四年),还在大臣的奏折中批示:“有天良之大臣永不忘十八年之变,丧尽天良之辈早已付之云烟之外”,不厌其烦地告诫大臣要把镇压起义放在头等地位。

嘉庆皇帝在遇到上述两次变故之后,为了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决定加强京师特别是紫禁城的防卫措施,以保证“大内”更加“固若金汤”。他的主要措施是:严密保甲法;搜缴了1000本“奸盗邪淫”书籍,披阅后于殿廷烧毁;对太监严加管束,禁止随便走出紫禁城;不准八旗宗室、旗人居住城外;在京师城内及紫禁城、圆明园增设哨卡,添置、整修防御工事和设备,增加驻防军队;严格紫禁城内值班王大臣的交接班制度等等,但这都挽救不了满清最终将覆亡的命运。
0 Comments
最能打动女人芳心10件事
Posted:Feb 23, 2008 6:43 pm
Last Updated:May 27, 2024 3:19 am
12090 Views

想要赢得美眉的芳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你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不过我有秘方,让你追美眉的时候省点力气。

一、感动指数6.5

开始追mm的时候,她一直很犹豫,她警告偶说和她在一起很累的,偶说偶不怕。在偶的“死缠烂磨”下,mm终于答应做偶的gf.在一起之后有天晚上,我对她说你放心吧,我绝对不会耽误你的,要是你遇见更好的,我一定不会阻拦你。那天mm哭的很凶,偶和她的面巾纸都用完了,所以偶只能吻干她脸上的泪水:p

二、感动指数7

和mm在一起后第一次分别,那是偶回家。有天晚上偶发短信让她一起上网,其实偶已经回学校了,刚到网吧门口看见她的时候她还给我发短信说,要是我再不来她就生气了,偶站在她身后说,别呀,我这不来看你了啊~~那天到现在已经两年半了,偶还清楚的记得那天她在偶怀里高兴的样子。

三、感动指数7.5

有一次寒假的时候和mm闹别扭,她很生气,也很伤心。但是我们不在一个城市,所以不太好哄她,所以偶决定去看她。到了之后发短信说一起吃饭吧,她问,时间上的一起么。我说,不仅仅时间上的一起,还有空间上的一起~~mm狂奔而来,那天我们都很开心。

四、感动指数8

那天早晨偶给mm买了早饭送过去,她下来时穿着偶送给她的那件我以前穿的mickey的t-shirt,当时感觉特别好。然后她回去吃饭,偶就去“杀人”了。没一会mm给偶打电话,却开始哭。偶当时就蒙了,原来是她肚子疼,偶开始疯狂的找医生,拿药,等到下午又去给她买了热水袋和厚袜子,闯过宿管科大妈的看守,到她宿舍去看她。

五、感动指数8.5

有一次天黑了mm说想吃草莓,于是偶赶紧的跑到学校附近的市场去找,但是已经没有好的了,于是偶到超市给她买了盒草莓果汁。到第二天早晨六点的时候就去早市给她买了些很新鲜的,然后回来一个一个的洗干净,经过和宿舍哥们的浴血拼搏,保护着草莓送到mm那里,她说她真没想到我一个一个都给她洗了~~六、感动指数8.5

还有一次是去mm家。上午去了后就开始帮她干活收拾屋子,然后中午帮她做饭,吃了之后自然是去洗碗了,呵呵。陪着她看了会电视给她捏了捏肩膀,没一会她在我怀里睡着了。她醒来之后说,这样真好。

七、感动指数9

有那么一两月mm去跳健美操,一周三次,于是偶开始骑40分钟车子去送她,再骑40分钟回学校歇一个小时,然后再骑40分钟车子去接她,再骑40分钟把她带回来。有一次偶送了她正往回走,她打电话说来接她吧,她今儿不跳了,偶晕~~呵呵,不过每次感觉都很好。这两个月真是风雨无阻,有两次雨很大,偶差不多是游着去接她的。而且她经常跳的腿疼,于是每次接她回来都要给她捏一会儿腿~~~~~可她却说偶是占她便宜。

八、感动指数9

mm要做治疗近视的手术,她有一些害怕。偶安慰她说,不要怕呀,要是真的手术失败了,偶就带着你去深山老林,一辈子都在一起~~~当时mm笑着说一定要手术成功,呵呵。其实到现在我还是这么想,不管她怎么样,偶都希望能和她在一起。

九、感动指数9.5

mm想买身新的睡衣,她那天正好没时间,于是偶开始一个人逛街。先买了一身,太大了,换,后来样式不好看,换,然后偶开始更为艰苦的跋涉,骑车子转了多半天,最后给她买了身特别可爱的snoopy的睡衣。我知道她特别喜欢那身睡衣,到现在也是。

十、感动指数10

和mm在一起两年五个月后,mm说我们不太合适。答应她分手。最后对她说,照顾好自己,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尽管说,要是觉得累了倦了或者还是觉得我对你好,你就回来,我等着你宝贝,不过还是祝你幸福。然后又一次看见她的泪水。
0 Comments
袁世凯为何要向慈禧太后告密出卖光绪帝?
Posted:Feb 21, 2008 4:50 am
Last Updated:May 27, 2024 3:19 am
12061 Views

袁世凯(1859.9.16—1916.6.6),字慰亭,亦作慰廷,尉亭,号容庵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1859年9月16日,他出生在河南项城县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因科举不第,便弃文投军,投到淮军将领吴长庆门下。1892年,袁世凯被派往朝鲜,并取得李鸿章的信任。1895年,袁世凯在李鸿章的保举之下以道员衔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开始成为我有军权的实力人物。

1898年,清廷年轻的光绪皇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推动下推动下,冲破顽固派的阻挠,开始实行变法维新。

变法运动初期,袁世凯曾经表现出支持变法、积极推动变法的热忱。1895年,在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以后,袁世凯也曾向亲自向光绪皇帝上书,条陈变法事宜。1895年夏,康有为第四次上书光绪,都察院等部门拒绝代陈,袁世凯还曾帮助请求督办军务处代递。强学会成立之后,袁世凯也积极参与,称为强学会的发起人之一。十一月,袁世凯受命往天津小站编练陆军时,康有为还曾亲自为他设酒饯行,康有为对袁的印象也极好,认为:“袁倾向我甚至,谓吾为悲天悯人之心,经天纬地之才……”七月,变法运动达到高潮之后,袁世凯又派徐世昌到北京与维新派保持紧密地联系。袁世凯对戊戌变法的关心,骗取了维新志士和光绪皇帝对他的信任。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一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召见袁世凯,破格提升他为候补侍郎,专办练兵事务。并允许他可以不受荣禄节制,各办各事。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毅然颁布《明定国是》的诏书,正式宣布变法。变法期间,光绪帝发布了上百道新政谕诏,除旧布新,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但是,变法运动一开始就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敌视与破坏。大部分的改革措施在顽固势力的反对和阻挠下都变成一纸空文。光绪帝和慈禧太后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激化。两党形同水火,势不两立。9月5日,光绪帝召见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四人,授予他们四品官衔,令在军机处章京上行走,参予新政。令下之日,还给四人一道“密谕”,要他们妥筹良策,推进变法。此后,两党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恶化。慈禧太后在守旧势力的怂恿之下,预谋在光绪陪同慈禧到天津阅兵的时候,由但任直隶总督的顽固派大将荣禄发动变,罢黜光绪帝,推翻一切新政,让慈禧太后重新上台垂帘听政。光绪帝听到消息之后惊恐万分,于9月14日与9月17日连续两次给康有为下达密诏,密诏中说:“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他?”要维新派筹商对策。康有为等人读诏之后,知道形势严峻,又将梁启超找来协商。几个人痛哭一场后,拟定一个孤注一掷的冒险计划:实行兵变,包围颐和园,迫使慈禧太后交权。他们计划一方面要争取手握“新建陆军”、又热心变法事业的袁世凯发动兵变,诛杀荣禄,发兵围困颐和园;另一方面派会党首领毕永年带领侠士潜入颐和园,捕囚慈禧。计划的关键在于袁世凯。9月18日深夜,谭嗣同只身前往袁世凯的寓所法华寺,劝说袁世凯举兵诛杀荣禄,包围颐和园。谭嗣同见到袁世凯后,问他:“你认为皇上是怎样一个人?”袁世凯说“是旷代这圣主!”谭嗣同又说“荣禄他们准备借天津阅兵废黜皇上的阴谋,现在只有你一个人可以救我们的圣主。你如果愿意救,就请救之;如果不愿意救,可以到颐和园和园向西太后告发我,也可以因此享尽荣华富贵。”袁世凯说:“你把我袁世凯看成什么认了,皇帝是我们共同的英主。有什么事情你就说把,又用到我的,将万死不辞!”谭嗣同见袁世凯说的信誓旦旦,就把诛杀荣禄,围困颐和园,囚禁慈禧的计划告诉给袁世凯。袁世凯当时还发激昂地说:“如皇上在我军营里,令我下手,那么,杀一荣禄如杀一狗耳!”就这样,谭嗣同以为袁世凯答应帮满了,便返回寓所同康有为商量下一步的事情。

9月20日,,农历八月初五日,,袁世凯向光绪请训,当天便乘火车返回了天津。9月21日早晨,慈禧太后便发动了戊戌政变,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并假借光绪帝的名义,吁请慈禧“训政”。慈禧执掌清廷大权后,下令捉拿康有为,查抄康的住地南海会馆。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 在这同时,慈禧下令废除在变法期间颁布的几乎一切新政法令与措施。历时103天的戊戌变法遂告失败。

百日维新失败之后,传统的史学观点认为是,袁世凯的告密导致了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他当天乘火车返回天津向荣禄告密,出卖了光绪帝和维新派。当夜,荣禄又从天津乘车赶到北京向慈禧太后告了密,慈禧一怒之下便发动了政变。后人甚至还编写了一首打油诗来讽刺袁世凯卖友求荣:“六君子,头颅送;袁项城,顶子红;卖同党,邀奇功;康与梁,在梦中;不知他,是枭雄。

《国闻报》于1897年10月26日创办于天津。系维新派创办的第一家日报,由严复创办并主编 。创刊不久,又增出旬刊《国闻汇编》。严复创办《国闻报》的宗旨是;通上下之情、 通中外之故。故二报分工:《国闻报》专登国内之事(图17-;《国闻汇编》专刊国外 之事。二者均由铅字排印。

对于这种说法,有人提出了疑问,据天津的《国闻报》记载,1898年9月20日,袁世凯乘是乘坐上午11点40分的火车返回天津,抵达天津时,就已经是傍晚了。所以袁世凯到荣禄府上告密,应该是在当天的夜里,荣禄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不可能于当天夜里便赶到北京颐和园告密。因为当时北京、天津之间的火车通行不久,只在白天行车,没有夜车。但慈禧太后于第二天的上午就发动了政变,可见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是早有预谋,并非因为袁世凯告密引起。另外一个疑点就是,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之初,并没有立即下令缉拿在密谋围园计划中担任重要角色的谭嗣同。9月22日,谭嗣同还到梁启超避居的日本驻华使馆,把自己的手稿交给梁启超,梁劝谭嗣同一块走,谭嗣同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拒绝逃走。到了9月25日,谭嗣同才被捕。因此,如果袁世凯在9月20日就已经告了密的话。慈禧太后在次日发动政变时,所发布的上谕中不应该只拘捕康有为、康广仁等人,重点应该是谭嗣同,谕旨中没有谭嗣同,而且给康有为等人定的罪名只是“结党营私,莠言乱政”。并没有“围园劫后”大逆不道等词语。说明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之前袁世凯还没有告密。即使他已经告了密,消息也还没穿到慈禧太后的耳朵中。

据学者们考证,袁世凯其实是在政变发生之后,又告的密。在袁世凯自己所写的《戊戌日记》中对于告密一事并未讳言,主要是袁世凯写作日记的时候,还是清朝统治时期,告密一事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丑闻。反而是忠于清朝的大功一件。但是有一点值得怀疑,那就是袁世凯9月18日就通过谭嗣同知道了维新派企图围颐和园,拘禁西太后的计划,他如果当时是想通过告密升官发财的话。完全可以在第二天就直接到颐和园向慈禧太后告密。没有必要一直等到9月20日的晚上才通过荣禄托出此事。由此可见,袁世凯在告密之前也是经过了一番利害考虑,并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出说出这个秘密。

据后人推测袁世凯之所以一直等到20日晚上才告了密。一方面他是在静观事态发展。从自身安全的角度讲,他不愿贸然的参与到维新派的诛杀荣禄,围颐和园,捕杀慈禧太后得计划中去。他知道维新派手中除了一个徒有虚名的皇帝外,根本没有什么实力。自己如果按照康有为等人的计划,带兵围困颐和园,成功的可能很小。小站的兵虽然精锐,但人数却远远的少于荣禄掌握下的军队。况且小站距离北京二三百里,要长途行军,奔袭入京。势必会受到早已被荣禄安置在京郊一带的聂士成、董祥福等部的阻拦。另一方面,维新派的谭嗣同等人已经寻觅了会党人物毕永年以及大刀王五等江湖侠客,还存在出其不意,突袭颐和园,控制慈禧的可能。所以,在事件没有爆发之前,袁世凯还不想完全表明自己的态度。一直等到21日的上午,袁世凯前往荣禄府,看到荣禄的卫兵夹道迎接他。感觉到事态的严重,后来又听到正在荣禄路府上的杨崇伊告知他太后已经训政。他见自己已被荣禄怀疑,更怕康有为等人被捕后供出自己在法华寺所说的话,无奈之下只好向荣禄告密。托出维新派兵变围园的密谋。导致慈禧太后进一步加大了对维新派的打击。

不过无论怎么说,袁世凯曾告过密是没什么异议的。不论是告密是在事前还是在事后,只要卖友求荣的人都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
0 Comments
在小国体验大国本质 中华阴影下的韩国
Posted:Feb 21, 2008 4:47 am
Last Updated:May 27, 2024 3:19 am
12265 Views

大国的本质要到小国才能切实体会到。上年笔者有幸在韩国延世大学作访问教授,其间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到韩国几个月,我没有打过嗝

中国人有千万条理由小看韩国。首先是吃。一碗冷面折合成人民币也要50元,里面只漂了半个鸡蛋。周二、周三上课,只能在学校食堂吃饭。起初还以为进了劳改所:一年四季就四种菜,不是泡菜豆腐就是油炸面筋,绿色难觅,肉味难寻,尚不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可是就这几道菜,食堂里挤满了如饥似渴的学生。不说买饭排队,就连吃完了还餐具都得排长长的队。如此,总觉得油水不足,一节课后便饥肠辘辘,半年没打个饱嗝。无奈感慨——校际交流,先从食堂交流开始,把他们的厨师先派往中国培训培训,或者派些中国厨师来。

怎么也想不通,不到5000万人的韩国,每天要消费400万碗炸酱面。下馆子,从没有看人打包的——因为无包可打,再打就把锅碗瓢盆打走好了!韩国朋友请吃饭,每每不能尽兴,点的往往只有一两个菜,可是满桌的泡菜和锅巴粥什么的把桌子好歹是铺满了。能吃的都吃了个精光——泡菜就是这样慢慢习惯的。正在担心距离健康的饮食习惯——八分饱——尚有一段距离时,餐馆伙计将砂锅再加热,在里面的酱汁里倒两碗米饭,打两个鸡蛋,迅速拌动,炒出美味的蛋炒饭来。吃完才把肚皮哄好,达到温饱水平。

韩国的筷子一般是铁的,扁而短,很少见到竹筷,一定要配铁勺子才能吃饭。由于历史原因,是乃朝鲜半岛一直很穷,不像中国人满桌子菜夹来夹去,于是有点肉都做成了汤,大家都可以分杯羹——烤肉是难得的享受了。我的韩国学生谈起中国,首先就想到吃。我便问“喜欢吃什么中国菜?”兴奋答曰“任何中国菜!”许多韩国学生来到中国就不想回去,价廉物美、名目繁多的可口饭菜,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住。韩国国王办公的王宫——景福宫,在中国人看来尚比不了王爷府。一天,接待北京朋友,到光化门,我介绍说这相当于中国的天安门。这位朋友乐了 —— 什么?!你说的是迷你天安门吧?对于这种居高临下看韩国的态度,我深感吃惊,倍加不安!在韩国呆久了,说韩国不好,就像说自己比人矮半截。

再有就是行。韩国学生喜欢去北京上学。我一直鼓励他们来复旦,就有人无动于衷。原来,4700万韩国人就有1/4住在首都。去位于韩国南方庆尚南道的庆尚大学开会,才知道学生是多么仰视我这位在韩国“天上(SKY)大学”的访问教授——韩国莘莘学子年底高考时梦寐以求的是考上韩国的SKY大学校代表汉城(首尔)国立大学简称汉大(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K代表高丽大学简称高大(Korea University)、Y代表延世大学简称延大(Yonsei University),全部位于首都。在他们看来,首尔就意味着正统性与合法性。到过中国的韩国人,很少没有去张家界的。于是见到中国人便言必称张家界。可是中国人往往自豪地说——在我们中国,张家界不算是顶好的旅游点。去年10月,据说规划了几百年的清溪川在首尔市中心开通,不到两个月便吸引了上千万韩国人来参观——换句话说,超过1/5的韩国人来此新景点,因为一般的韩国人在孩提时期恐怕就把韩国玩遍了。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

你怎么喝咖啡和凉水?

2003年底第一次到韩国时,特别诧异于其教堂之多,仿佛来到了西方——可是教堂却是适用型的,没有太多的文化和历史厚度;2005学年长住十月,则特别不习惯喝凉水、饮咖啡。于是向韩国朋友抱怨——韩国怎么喝凉水呀?怎么不喝热茶?怎么那么多教堂?又不是在美国!

韩国朋友听了很纳闷,看得出,很不高兴。交情深了,才提醒我说,你的问题让我们莫名其妙——潜在逻辑是,韩国应该是中国化的,怎么叛变了?是不是?听完后,我的确很不好意思。在我们的脑海里,确实装满了朝鲜历史上是中国附属国的情结,或难以摒弃中国中心论思想。

回来后,听一位中国朋友访韩感受:韩国就想跟中国离心离德,将汉城改名为首尔,是典型例证。前些年去汉字化,现在又后悔了不是?世宗大王创立韩文,不就是为了摆脱中国的影响吗?听他的口气,韩国就应该围绕中国转。其实,韩国自古以来是独立自主的,就算生活在中国的朝贡体系下也是如此。韩文的创立,的确是韩国人引以为荣的成就。训民正音(原意“纠正国民的发音”)被列为韩国的二号国宝,最近有说法要取代崇礼门——南大门,成为一号国宝。但是世宗大王 1446年创立韩文的直接动机倒是考虑到汉字太难,不利于普通百姓沟通:“国之语言,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气情者,多矣。予为此悯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耳。”其实那时,在韩国人的眼旦,中国就等同于世界,韩国怎么敢离开世界呢?韩字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实用的表音文字,其高度的科学性,一直为韩国人津津乐道。韩国人迄今自豪于文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易学的韩文功不可没。

在国会大厦参观,大门进去,大厅门口一边是世宗大王塑像,一边是李舜臣塑像。这一文一武,是朝鲜民族的最大英雄。

细想起来,小看韩国,乃俯视韩国的过,因为你站在大中华的历史高度,脑子里想到的是朝鲜历史或历史延续下来的饮食生活习俗。回到现实,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大中华文明,并非你中国一家继承;韩国在某些方面甚至继承得更好。江原道成功将端午节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国人想不通。说,那是我的,怎么被韩国人抢过去了?

的确,你的和我的,成为中韩民族自尊心摩擦的根源。去博物馆参观,导游常常介绍说,这个比中国早多少年,好多少,尤其是韩国人引以为豪的铜版印刷术,至今他们对法国博物馆“强占”了属于他们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印刷品耿耿于怀。开始,我们也觉得好笑——这不和我们中国人一样么:说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环球远航早多少年。韩国老是拿中国比,也说明中国某种程度上成为他们的文明尺度。再想想,问题没有那么简单。如果说什么都是中国的文明成就,那么我朝鲜民族是什么?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贡献吗?说得更严重点,存在过吗?

韩国的民俗、历史博物馆里,存放许多我们不值一提的东西,开始想不通,后来意识到,韩国人的历史观是与他们追求存在、显示价值的敝帚自珍心理有关。朝鲜民族追求自身的身份,往往被我们的大国心态误解为弱者心态、小国意识,或脱离中国影口向,甚至排华、反华,大概我们不能设身处地从人家的角度想想吧。

弱者的民族主义是显示存在,因而常常采取极端的方式表达。这一点,韩国更明显。和中国的高勾丽、长白山、间岛等历史认知与领土争端,韩国人的反应如此激烈,现在算是能领会了;韩国人担心外国对朝鲜的影p向,因为那是属于“他”的,朝鲜半岛本身不大,这一草一木,都是韩民族的命根子。和日本的独岛(日本称竹岛)争端,韩国人可以自焚、切腹,而中国人反 日游 行,不会这么过火,就这个道理。

在韩国补习孔夫子

到了韩国才明白什么是中国人,什么是中华的地大物博、文化的博大精深,仅此一点,便能带来无尚的自豪。当然,这种吃老本儿的思想也很容易酿成空虚的自大。就说说儒家文化的影响吧。可以说,我在韩国寻找到孔夫子的足迹,感悟孔老大的魅力,再也没有孔老二的感觉了。对于有文化的人来说,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引用论语的话,就像西方人引用圣经一样权.

“韩国人的历史观是与他们追求存在、显示价值的敝帚自珍心理有关。朝鲜民族追求自身的身份,往往被我们的大国心态误解为弱者心态、小国意识,或脱离中国影响,甚至排华、反华,大概我们不能设身处地从人家的角度想想吧。” 说得好!中国人欠缺的就是对周边小国的理解,特别是当我们中国人开始走向大国、强国道路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小国的感受,更忘记了我们在贫弱时面对强国、大国的压力时自己内心的感受。真正的大国和强国,应该是包容的,富于同情心的,心怀四海的,而不是那种小家子气的睚眦必报。

“弱者的民族主义是显示存在,因而常常采取极端的方式表达。这一点,韩国更明显。和中国的高勾丽、长白山、间岛等历史认知与领土争端,韩国人的反应如此激烈,现在算是能领会了;韩国人担心外国对朝鲜的影p向,因为那是属于“他”的,朝鲜半岛本身不大,这一草一木,都是韩民族的命根子。”
0 Comments
广积粮缓称王 帝王们如何解决粮食储备问题
Posted:Feb 19, 2008 4:42 am
Last Updated:May 27, 2024 3:19 am
12120 Views

“深挖洞,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就是当年刘邦实力不够强大时的十二字方针。“深挖洞,广积粮,高筑墙”则是朱元璋的九字方针。他们无不懂得“广积粮”的重大意义所在……

“国家大本,食足为先”。粮食储备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是古今中外皆关注的大事。去年那场罕见的雪灾很让人犯晕,官员们一边和民众抗御雪灾,一边把储粮设施的使用运转情况摆在了首位。

中国粮食储备的历史十分悠久。夏朝,仓储制度正式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财政制度,此后的各朝各代也无不把储粮问题摆在治国安邦的重要位置。储粮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战略思想之一。帝王们都懂得“广积粮”的厉害所在,都明白储粮起着“平抑粮价,调控市场;赈灾备荒,安民固本;供养军队,备战应战”的作用。

“深挖洞,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就是当年刘邦实力不够强大时的十二字方针。“深挖洞,广积粮,高筑墙”则是朱元璋的九字方针。他们无不懂得“广积粮”的重大意义所在。元末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人人皆在争夺天下,朱元璋之所有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与“深挖洞,广积粮,高筑墙”的九字箴言是有一定关系的。锅里没几两米就开几千人的饭,无异于扯了张虎皮来做大旗,不过狐假虎威而已。

老祖宗们当时虽然没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理论作指导,但是却也知道“广积粮”也就是要拥有充分的给养,要有经济实力做支撑;朱元璋这个贫民皇帝,虽文化不多,他也懂得这个厉害关系,也懂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储备是战争最重要的物质保障,也是国家的统一大业的先决条件这样的道理,于是通过特派官员来负责水利和屯田,以及推行盐法等手段来想方设法广积粮,来充实自己的经济基础。

在中国古代,不仅只有朱元璋和刘邦这两位君主懂得储粮的重要性,历代王朝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中央仓储的建设,而且也十分注重地方政府储粮。譬如汉代时,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开始营建新都长安,首批重点建设工程就包括了太仓。除太仓外,中央直接管理的粮仓还有位于甘泉的甘泉仓、华县的华仓、左缴附近的细柳仓和嘉仓等。

历代王朝除狠抓皇粮国赋入库外,还积极拓展其它的筹粮渠道。例如宋代,不同类型的仓廪有不同的粮食来源。正仓亦称官仓,其粮食来源主要是皇粮国赋;各州、县的义仓,主要是从官收的春秋二税中,每石另收一斗储仓;常平仓的储谷主要是每年夏秋两季以略高于市价收购,其本钱由国家财政统筹拨付;广惠仓的仓米来源是官府对无人耕种的绝户田募人耕种所收的租谷;社仓主要为官府提供谷本,收“息米”,同时也通过劝捐和劝借的方式,面向富民,筹措谷本。

但历代封建王朝的仓储制度中均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仓吏腐败,亏空严重;储备不足,调控乏力。为解决这些问题,封建王朝十分重视加强仓储管理。一般说来,中央财政最高行政长官是全国仓储的最高主管,其下另设专门的“仓官”负责仓储事宜。如明代,户部掌管全国钱粮,各省由布政司分理,无论京库钱粮支用还是地方存留与上解,都须遵循户部的细则定例,并接受户部的审核。

对不同类型的仓储,采取不同的管理形式。如常平仓等官仓,主要由各级政府机构管理,而义仓、社仓、预备仓等民间仓储,则在官府的指导下,主要由民间绅士自行管理。主要的管理制度则有两点:

第一,制定较严密的管理条规。例如,秦代有专门的《仓律》,规定严格;西汉设有专门的会计簿册,详细记录仓储谷物的数量、品种、出入、经手人、核验等,上级官吏会经常检查;

第二,加大惩罚的力度。譬如清代雍正元年至三年(1723-1725年)期间,雍正连续发出有关清查钱粮亏空的上谕三十余道,并派朝廷官员协助清查地方钱粮亏空。在清查过程中,雍正皇帝下谕:即便涉及高官与贵族,也决不宽贷。对被参贪赃的官员,一是抄家,二是罢官,严重者处以极刑。
0 Comments
郑和下西洋前曾出使日本 日天皇向明朝称臣纳贡
Posted:Feb 19, 2008 4:36 am
Last Updated:May 27, 2024 3:19 am
12115 Views

日本足立尊氏于公元1336年自镰仓占领京都,废后醍醐天皇,拥立徒有其名的光明天皇,自称征夷大将军,后设幕府于京都的室町,史称室町幕府,也称足利幕府。

后幕府大将军足立义满接受出使日本的明朝钦差使臣郑和剿灭倭寇、接受大明朝册封日本国王称号、向大明朝纳贡、准与明朝通商的诸项宣喻。于公元1401年5月亦既明惠帝建文三年,自称源道义向明建文帝称臣纳贡。次年2月建文帝复诏,接受足立义满源道义纳贡。

郑和下西洋前曾出使日本

明永乐初年,倭寇累累侵犯浙江沿海,直至江苏境内长江口区。永乐帝派王抒巡视。王时为都御史,赴任后即将倭情上达永乐帝。永乐帝派郑和出使日本交涉,《明书·戎马志》记载:明永乐二年四月,郑和受命出使日本,“谕其国王源道义”,源道义随即捉了二十多个盗魁来献。王抒在“题本中记述此事”:说这伙盗魁递解来时,日本人已用“蒸杀”的方法把他们处死,即将犯人放在一只大甑上,下面燃起柴火,活活蒸死。郑和回京报告后,永乐帝对日本国“嘉其勤诚,赐王九章”,向源道义赠送了冠服、文绮、金银、瓷器、书画等物,并允许日本国十年一贡,正副使等可以多至二百人,在江浙贸易。此举促使当时中日关系的改善,也是郑和出使日本的成果。

郑和下西洋已为世人熟知,但郑和下东洋却鲜为人知了。近两年来,海内外许多郑和研究学者开始注意郑和航海对全球的影响,而且对七下西洋的航海领域提出了补充与扩展。因此,又出现一个郑和“下东洋”的问题。为此,记者采访了学术研究委员、考古专家南京博物院研究员罗宗真。

长期从事文物考古和历史研究及考古教学等工作,曾应邀赴日本进行考古学术交流,并兼任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理事,在海内外考古界颇有影响。

罗宗真对记者称,明成祖即位后,准备派郑和下西洋,就在郑和积极筹备下西洋时,却发生了严重的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事。为了巩固边防和自己的统治,明成祖决定立即派人去日本进行政治交涉。这一任务就落到郑和身上。郑和在朱棣夺权过程中跟随朱棣多建奇功,深得朱棣赏识。郑和接受任务后,立即组织人马东渡扶桑。

当时东渡日本也是很艰巨的,唐朝高僧鉴真六次才东渡成功,足以说明其艰难。罗宗真说,郑和从桃花渡(今浙江宁波附近)东渡至日本,代表明朝政府向日本政府指出应严格按照会谈内容办事,不得违背。日本执政源道义自知理亏,立即下令逮捕了倭寇首领,并保证今后不再出现类似情况。郑和胜利完成使命,向明成祖禀报,明成祖很高兴,致书国王源道义,表示满意。

罗宗真指出,郑和下东洋一事,经过海内外学者研究,不论是《明史》成书的清人著作,或者是其他明人的有关记载,还有日本史书的记载,都证明永东二年郑和确实出使过日本。

罗宗真列举说,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书》中有专门论述:“文皇帝永乐二年四月,夷船一十一只,寇穿山,百户马兴(与战)死亡。寻寇苏松诸处。是年,上命太监郑和统督楼船水军十万诏谕海外诸番,日本首先纳款,擒献礼边倭贼二十余人。”《日本一鉴·穷诃话梅》卷六“流通”条对郑和出使日本的前因后果也作了记载:“永乐甲申(二年),倭寇直隶、浙江地方,遣使中官郑和往谕日本王。明年乙酉(永乐三年),其王源道义遣使献所俘倭寇尝为边患者”。《筹海图编》“直隶倭寇变记”中也有同样的记载:“永乐二年四月,对马(壹)歧倭寇苏松,贼掠浙江穿山而来,转掠沿海,上命太监郑和谕其国王源道义,源道义出师获魁以献。”明人冯应京在其《皇明经世实用编》中写道:“永乐二年,倭寇浙直,乃命太监郑和谕其国王源道义。源道义出师获渠魁以献,我于是有什物纹绣之赐,封为日本国王。名其国之山曰寿安镇国山。”清人俞维麟《明书·戎马志》记载:‘永乐二年,冠浙直,乃命太监郑和谕其国王源道义,源道义乃执其渠魁以献”。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郑和出使东洋,通过与日本国王磋商,使其本国主动出师剿捕倭寇,并绳之以法。日本国王接受了郑和的建议,接受了明朝“日本帝国”的封号和金印、冠服等,并遣使致谢,与永乐朝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双方签订了“勘合贸易条约”,即“永乐条约”。

史载日本王国向大明王朝称臣纳贡的相互信函与礼单。

1、足利义满上明朝皇帝书、与明朝皇帝复书

足利义满上明朝皇帝书

日本准三后源道义①上书上明皇帝陛下

日本国开辟以来,无不通聘问于上邦。道义幸秉国钧,海内无虞。特遵往古之规法,而使肥富相副祖阿通好,献方物:金千两、马十匹、薄样千帖、扇百本、屏风三双、铠一领、铜丸一领、剑十腰、刀一柄、砚筥一合、同文台一个。搜寻海岛漂寄者几许人还之焉。道义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应永八年②五月十三日

明朝皇帝复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复载之间,土地之广,不可以数计。古圣人疆而理之,于出贡赋力役、知礼仪、达于君臣父子大伦者,号曰中国。而中国之外,有能慕义而来王者,未尝不予而进之。非有他也,所以牵天下,而同归于善道也。朕自嗣大位,四夷君长朝献者以十百计。苟非戾于大义,皆思以礼抚柔之。兹尔日本国王源道义,心存王室,怀爱君之诚,逾越波涛,遣使来朝,归逋流人,贡宝刀骏马甲胄纸砚,副以良金,朕甚嘉焉。日本素称诗书国,常在朕心。第军国事殷,未暇存问。今王能慕礼仪,且欲为国敌忾,非笃于君臣之道,畴克臻兹。今遣使者到彝一如班示大统历,俾奉正朔,赐锦绮二十匹,至可领也。呜呼!天无常心,惟敬是怀。名无常好,惟忠是绥。朕都江东,于海外国惟王为最近。王其悉朕心,尽乃心,思恭思顺,以笃大伦。毋容逋逃,毋纵奸宄。俾天下以日本为忠义之邦,则可名于永世矣。王其敬之,以贻子孙之福。故兹诏谕,宜体眷怀。

建文四年③二月初六日

--------------------------

①源道义:即足利义满的别名。准三后:即请准太皇太后、皇太后和皇后的指示上书大明皇帝。

②应永八年:即公元1401年,亦即明惠帝建文三年。

③明惠帝建文四年,即公元1402年。

2、足利义教上明朝皇帝书与明朝皇帝复书

(录自《善邻国宝记》卷中)

足利义教上①明朝皇帝书

天启大明,万邦悉被光贲;海无惊浪,中国兹占泰平。凡在率滨,孰不惟赖。钦惟大明皇帝陛下,四圣传业,三边九安,勋华继体,从昔所希,宣光中兴,不图复睹。贡节不入,固缘敝邑多虞;行李往来,愿复治朝旧典。是以谨使某人,仰视国光,伏献方物。为是,谨具表。

永享四年八月

大明谕日本使书

皇帝敕谕日本国使道渊②尔究通佛氏之旨

晓达君臣之义,在彼境内,超于群伦。比者,以其国王之命,远涉海波,来修朝贡。达其王敬天之恳,敷其王事大之心。言调有章,进止有礼,从容恭谨,朕甚嘉之,今特授僧录司右觉义之职,俾归本国,主持天龙寺。尔其益精善道、阐宗风,益坚至诚,用副嘉奖。钦哉!故谕。

宣德八年③六月初六

---------------------------

①足利义教是室町幕府第六代将军。他在1432年(即永享四年)遣正使龙室道渊入贡,上明朝皇帝书,自称为“日本国王源义教”。

②明宣宗接见日本国使道渊后,乃遣雷春等随道渊使日本,并以君臣之礼敕谕日本国王书,仍称将军足利义教为“日本国王源义教”。

③明宣宗宣德八年,即公元1433年。

3、足利义政上明朝皇帝书

甲、足利义政在公元1475年上明朝皇帝书①

(录自《善邻国宝记》卷中)

日本国王源义政上表大明皇帝陛下

日照天临,大明式朝万国;海涵春育,元化爰乃四方。华夏蛮貊归土,草木虫鱼遂性。恭惟大明皇帝陛下,神文圣武,曾智慈仁,皇家一统,车书攸同。弊邑多虞,鼓角未息。禹贡山川之外,身在东陬;洛邑天地之中,心驰北阙。兹遣正使妙茂长老、副使庆瑜首座,谨捧方物,统承宠光;冀推丹衷,曲赐素察。谨表以闻。臣源义政诚惶诫恐,顿首谨言。

成化拾壹年②乙末秋捌月二十八日上表大明皇帝陛下

日本国王臣源义政(印)

谨表。

别幅:

马四匹

散金鞘柄大刀贰把

硫黄一万斤

玛瑙大小二十块

贴金屏风三副

黑漆鞘柄大刀壹百把

枪一百把

长刀一百把

砚一面并匣

扇一百把

计奏讫

成化五年伏奉制书,特颁今填勘合并底簿等物,圣恩至重,手足失措,感戴感戴。然而弊邑抢攘,所谓给赐等,件件皆为盗贼所剽夺,只得使者生还而已。爰有景泰年间所颁未填旧勘合,请以此为照验也。今后滥行今勘合者必贼徒也,罪当诛死。抑铜钱经乱散失,公库索然。土瘠民贫,何以赈施。永乐年间多有此赐记之。又书籍焚于兵火,盖一秦也。弊邑所须二物为急,谨录奏上,伏望俞容。

书目列于左方:

佛祖统记全部类说全部

教乘法教全部百川学海全部

法苑珠林全部北堂书钞全部

宾退录全部石湖集全部

兔园策全部老学菴笔记全部

遯斋闲览全部

右咨礼部日本国王源义政(印)

成化拾壹年捌月二十八日

---------------------------

①足利义政是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他在公元1475年曾遣正使竺芳妙茂等入贡,上大明皇帝书,自称“日本国王源义政”,请求明朝赐给铜钱,勘合符和汉书等。明朝皇帝许之。

②明宪宗成化十一年:即公元1475年。

乙、足利义政在公元1483年上明朝皇帝书①

(录自《善邻国宝记》卷下)

日本国王臣源义政言

皇天后土,齐归中华之风;甘露庆云,争献瑞麦之颂。丕承祖宗功业,以致社稷治安。钦惟陛下乃圣乃神,惟文惟武,光辉尧舜二典,度越汉唐中兴。顾其弊邑,虽荷国恩,忧在萧墙,有稽朝贡。布大明于天下,遐迩同仁;望长安于日边,始终一节。兹特专使玮长老,伏奉方物,躬趋阙庭。仰望圣慈,曲察衷素,谨表以闻。臣源义政诚惶诚恐,顿首谨言。

成化拾玖年癸卯春三月日本国王源义政(印)

别幅:

马四匹

散金鞘柄大刀贰把

硫黄一万斤

玛瑙大小二十块

贴金屏风三副

黑漆鞘柄大刀壹百把

枪一百把

长刀一百把

铠一领

砚一面并匣

扇一百把

计奏讫

成化十四年制书并给赐等物,一一拜纳,无甚感荷之至。抑弊邑久承焚荡之余,铜钱扫地而尽。官库空虚,何以利民。今差使者入朝,所求在此耳。圣恩广大,愿得壹拾万贯,以满其所求,则赐莫大焉。谨录奏上,俞容惟望。

右咨礼部

成化拾玖年②癸卯三月日本国王源义政

---------------------------

①足利义政曾在成化十九年遣正使僧周玮等入贡于明,请求明朝皇帝赐铜钱一十万贯。

②成化十九年:即公元1483年。
0 Comments
二战苏德基辅会战:世界战争史上最大的包围战
Posted:Feb 18, 2008 3:48 am
Last Updated:May 27, 2024 3:19 am
12167 Views

1941年6月22日4时30分,俄、德战争爆发。“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德军投入北方、中央和南方3个集团军群。从波罗的海至喀尔巴阡山一线约1500公里宽的正面上,分北、中、南三路向俄国发起闪电式突然进攻。

德军进攻的部队为17个装甲师、12个摩托化师、1个摩托化团、4个轻型师、1个骑兵师、77个步兵师、1个山地师、8个警卫师;配备有3419辆坦克、47156门火炮和迫击炮。空军为第一个航空队、第二航空队、第四航空队。配备1945架飞机,其中1280架可以随时投入战斗(其中510架轰炸机、290架俯冲轰炸机、440架歼击机、40架驱逐机和120架侦察机)。总兵力220万。(不包括后续部队与预备队)

俄国在其西部4个军区驻扎有44个坦克师、23个机械化师、7个骑兵师、137个步兵师;配备有13981辆坦克、52687门火炮和迫击炮。空军为63个歼击机中队、76个轰炸机中队共有作战飞机17745架。(其中3719架为新式飞机)。总兵力330万。(不包括后续部队与预备队)

俄军虽然在人数和装备上占据巨大的优势,但依然不是横扫西欧与巴尔干,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精锐德军的对手。在德军突然袭击下,俄军措手不及,防线被迅速突破,德军装甲部队以极快的速度向纵深推进。

7月9日,比亚维斯托克---明斯克会战结束,俄西方方面军(司令巴普洛夫大将)被德军合围,其中第3、10集团军(司令B·N·库兹涅佐夫中将,戈卢别夫少将)主力被歼灭,第13集团军(菲拉托夫中将)损失2/3,集团军司令和第13机械化军军长阿什柳斯廷少将阵亡,只有第45步兵军军长杰列明少将突出重围。裾德方统计,俄军损失火炮1809门、坦克3332辆,被俘32万人。

8月5日,斯摩棱斯克合围战结束,俄军第16集团军(卢金中将)、第23机械化军以及第19、20集团军(司令科涅夫中将、库罗奇金中将)一部被歼。德军缴获和摧毁坦克3205辆,火炮3120门、俘虏俄军31万人。

至此中央集团军群扣开了通往莫斯科的大门。包克和古德里安等前线德军将领们踌躇满志地准备杀向莫斯科,勃劳希契和哈尔德等陆军首脑们也欲挥师继续东进,提前占领苏联的权力中心。但希特勒仍然坚持以夺取列宁格勒和乌克兰作为主要目标。他认为乌克兰的原料和农产品,对于德国以后的作战有很大的重要性;克里米亚是俄国用来轰炸罗马利亚油田的空军基地,所以必须铲除,而仍然具备雄厚实力的俄国西南方面军对德国中央集团军的侧翼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此,希特勒发布了第35号训令,命令中央集团军群所属的古德里安第2装甲兵团向南运动,与南方集团军群合作,对基辅附近的俄军进行一个大包围战。

俄军最高统帅部同时认为西南方向是德军进攻的主要方向,因而把俄军大部分兵力部署在乌克兰。尽管俄军在乌克兰地区部署了重兵,但在德军的突然打击下,俄军猝不及防,抵挡不住德军的猛攻。8月初,乌克兰西部平原上的五一城被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群攻占,苏西南方面军所属第6、第12集团军及南方方面军所属第18集团军被包围,8月8日乌曼合围战结束,德军最高统帅部宣布:“乌克兰境内的德军在匈牙利军队的英勇配合下,在乌曼会战中歼灭俄第6、第12集团军和第18集团军(司令斯米尔诺夫中将)一部,共计23个步兵师、山地师和坦克师。俘虏10.3万余人(其中包括苏第6、第12集团军司令司令穆兹琴科中将和12集团军司令波涅杰林少将以及13步兵军军长基里洛夫少将)。摧毁或缴获坦克317辆,火炮858门,反坦克炮和高射炮242门,载重汽车5250辆,铁路列车12列,以及无数其他物资。”俄军西南方面军遭到严重削弱。

9月初,俄军被迫退守第聂伯河东岸的乌克兰首都基辅,依托第聂伯河建立起一道新的防线。第聂伯河由北向南弯曲注入黑海,与其上游的支流杰斯纳河构成了一个大S形。基辅则位于杰斯纳河和第聂伯河的交汇处。

德军计划目标是夺取基辅,并在一巨大的舌形地区中,将俄军重兵集团围歼。这一个舌形地区北起杰斯纳河北岸的图比齐夫斯克,南达第聂伯河河湾的克列缅丘格,西以基辅为顶点。担任包围作战任务的是南方集团军群的第1装甲兵团、第6集团军、第17集团军,中央集团军群的第2装甲兵团和第2集团军。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兵团从图比齐夫斯克以西渡过杰斯纳河向南挺进,直插基辅后方的罗姆尼;魏克斯的第2集团军从戈梅尔向南运动,掩护古德里安的右翼;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兵团则从第聂伯河河湾上的克列缅丘格向北进攻,与古德里安在罗姆尼和罗赫维策地区会合,把第聂伯河西岸的俄军切断在大河曲一带;施普拉格的第17集团军负责把俄军牵制在切尔卡赛以北第聂伯河河湾,同时掩护克莱斯特的左翼;赖歇瑙的第6集团军向东运动,渡过第聂伯河,进入基辅,并开始围歼这批苏军重兵集团。

二、双方军事力量对比以及部队编制与装备

1、德军:参加基辅会战的包括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龙德施泰特元帅)下辖坦克第1集群(司令为克莱斯特上将)、第6集团(司令为赖歇瑙上将) 、第17集团军(司令为施普拉格上将)。中央集团军群一部(司令博克元帅)下辖坦克第2集群(司令为古德里安上将)、第2集团军(司令为魏克斯上将 )。辖8个装甲师、8个摩托化师、27个步兵师、2个山地师、2个轻型师、3个警卫师、6个强击火炮营以及匈牙利3个旅与斯洛伐克通信部队。配备坦克和突击炮700辆、作战飞机600架。总兵力为100万人。

①、德军装甲师(1941年编制)

编制:1个装甲团、2个装甲掷弹团、1个炮兵团、1个摩托化侦察营、1个装甲工兵营、1个装甲通信营、以及师军需处和师供应处;兵员11810人。

装备:PzkpfwⅣ/Ⅲ/Ⅱ型坦克152-207辆、105毫米轻型榴弹炮24门、150毫米重型榴弹炮4门、88毫米高射炮4门、20毫米高射炮12门、37毫米高射炮2门、50毫米PAK38反坦克炮12门、37毫米PAK36反坦克炮36门、75毫米步兵炮8门、81毫米迫击炮18门、50毫米迫击炮36门、装甲车96辆、摩托车1300辆、汽车510辆、马车1460辆。

②、德军摩托化师(1941年编制)

编制: 3个装甲掷弹团、1个炮兵团、1个摩托化侦察营、1个摩托化工兵营、1个摩托化通信营、以及师军需处和师供应处;兵员16450人。

装备: 105毫米轻型榴弹炮36门、150毫米重型榴弹炮12门、88毫米高射炮8门、20毫米高射炮24门、37毫米高射炮4门、50毫米PAK38反坦克炮12门、37毫米PAK36反坦克炮72门、75毫米步兵炮24门、81毫米迫击炮54门、50毫米迫击炮84门、装甲车30辆、摩托车1320辆、汽车1370辆、马车1670辆。

③、德军步兵师(1941年编制)

编制: 3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1个侦察营、1个工兵营、1个通信营、以及师军需处和师供应处;兵员16860人。

装备: 105毫米轻型榴弹炮36门、150毫米重型榴弹炮12门、20毫米高射炮12门、37毫米PAK36反坦克炮96门、150毫米步兵炮6门、75毫米步兵炮24门、81毫米迫击炮54门、50毫米迫击炮84门、装甲车3辆、摩托车530辆、汽车390辆、马车900辆。

④、德军山地师(1941年编制)

编制: 2个山地步兵团、1个山地炮兵团、1个山地侦察营、1个山地工兵营、1个山地通信营、1个反坦克营、1个预备营、以及师军需处和师供应处;兵员14000人。

装备: 75毫米山地榴弹炮12门、75毫米轻型山炮24门、20毫米高射炮12门、37毫米PAK36反坦克炮36门、150毫米步兵炮4门、75毫米步兵炮16门、81毫米迫击炮54门、50毫米迫击炮84门、骑乘马1500匹、拖曳用马4300匹、山地驮马550匹、摩托车和汽车1400 台、马车600 辆。

2、俄军:参加基辅会战的包括俄军西南方面军(司令为基尔波诺斯上将)下辖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少将)、第37集团军(司令弗拉索夫中将)、第21集团军(司令B·N·库兹涅佐夫中将)、第26集团军(司令斯科坚科中将)以及第38集团军(司令日加诺夫少将)。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为叶廖缅科中将)下辖新组建的第50集团军和第13集团军。辖38个步兵师、14个坦克师、4个机械化师、6个空降旅、1个骑兵师、12个筑垒地域。总兵力为80万人。(6月22日开战时俄军实力最强西南方面军拥有100万人,5890辆坦克、1660架飞机,但在遭到突袭和随后缺乏准备的反击作战中遭受巨大的损失。约4380辆坦克和1220架飞机在战争中被击毁和丢弃。)

①、俄军坦克师(1941年规定标准编制)

编制:2个坦克团、1个摩托化步兵团、1个炮兵团、1个侦察营、1个高炮营、1个通信营、1个维修营、1个架桥工兵营、1个汽车运输营、1个交通管理连;兵员10940人。

装备:KV/T-34/BT-5/T-26型坦克375辆、152毫米榴弹炮12门、122毫米榴弹炮12门、37毫米高射炮12门、76毫米加农炮4门、82毫米迫击炮18门、50毫米迫击炮27门、装甲车95辆、摩托车1120辆、汽车2750辆。
②、俄军机械化师(1941年规定标准编制)

编制:1个坦克团、2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1个侦察营、1个高炮营、1个通信营、1个反坦克营、1个工兵营、1个汽车运输营;兵员11650人。

装备: BT-5/T-26型坦克275辆、152毫米榴弹炮12门、122毫米榴弹炮16门、76毫米加农炮16门、45毫米反坦克炮30门、37毫米高射炮12门、82毫米迫击炮12门、50毫米迫击炮60门、装甲车51辆、摩托车530辆、汽车2910辆。

③、俄军步兵师(1941年规定标准编制)

编制:3个步兵团、1个野战炮团、1个重炮团、1个侦察营、1个高炮营、1个通信营、1个反坦克营、1个工兵营、1个汽车运输营、1个防化连、1个行政管理排和野战面包房;兵员8792-11985人。

装备: 152毫米榴弹炮12门、122毫米榴弹炮24门、76毫米加农炮36门、45毫米反坦克炮36门、37毫米高射炮12门、120毫米迫击炮12门、82毫米迫击炮36门、50毫米迫击炮72门、汽车410辆、马1950匹。

三、战役经过

8月25日,古德里安率第2装甲兵团突然调头南下,第二天就突进到杰斯纳河北岸。古德里安的南下,给苏军最高统帅部造成了错觉,认为古德里安兵团是要包围和消灭铁木辛哥的西方方面军和大本营预备队方面军,于是,便命令布良克斯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的第43集团军于8月底向罗斯拉夫尔和塔斯罗布方向出击,准备进攻古德里安兵团的侧翼。同时斯大林打严令防守杰斯纳河的布良克斯方面军司令员叶廖面科上将必须击败古德里安。叶廖面科向斯大林作出了保证后,随即指挥布良克斯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对古德里安兵团的正面和两翼发起强大的反突击。

8月26日的清早,古德里安在罗格河的北岸去视察一个炮兵的前进观测所,遭到俄军迫击炮火的精确的轰击,包括古德里安副官布辛少校(Maj.Busing)在内的5名参谋军官死伤。而古德里安却毫发未损。同日,莫德尔中将麾下第3装甲师第6战车团的布齐特尔克尔齐中尉(Lt.Buchterkirch),在杰斯纳河上夺获到一座长达750码的大桥(在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的东西方)。

战至8月31日,古德里安麾下第24装甲军之第4装甲师终于突破了杰斯纳河,并在南岸建立了相当宽的桥头阵地。右翼的第10摩托化师虽然也渡过了杰斯纳河,但由于苏军的顽强反击,却又被迫退回河的北岸。第10摩托化步兵师以一师的兵力,先后和苏军第10坦克旅和第293、第24、第143、第42共四个步兵师作战,在该师师长罗普尔将军顽强指挥下第10摩托化步兵师几乎打光了全部兵力,最后连炊事班都被迫投入了战斗才稳定了战线。9月1日起,苏军又动用两个坦克旅向第四十七装甲军猛攻,德军第十七装甲师与俄军展开坦克战。第二十九摩托化步兵师奉命渡过了诺夫哥罗德桥,再向北转进以保护第二十四装甲军的北进,并协助第十七装甲师前进,俄军失利后退却。第十八装甲师已经进入苏多斯特河与杰斯纳河会流地区,以接替第四装甲师的任务。自从8月25日开始行动以来,第二十四装甲军已经俘获了7500名俘虏,第四十七装甲军已经俘获了12000名俘虏。

9月9日,古德里安麾下的第24装甲军已全部渡过了杰斯纳河。当日黄昏,第24装甲军麾下第3装甲师(指挥官是莫德尔中将,此人就是日后曾经击败过俄军名将朱可夫,被誉为防守猛狮,1945年最终在鲁尔战役自尽的莫德尔元帅)正向敌后的目标罗姆尼挺进。古德里安决定抓住这稍纵即失的战机,立即亲赴前线鼓励第3装甲师不顾一切地向敌后大胆穿插。当晚,第3装甲师在莫德尔中将指挥下,冲破了俄第40集团军的防线,占领了罗姆尼。从此以后,叶廖面科就再也挡不住古德里安的坦克了。

此时,南方集团军群的克莱斯特第1装甲兵团正在克列缅丘格附近,准备渡过第聂伯河,之后向北挺进,以便在罗姆尼附近与古德里安兵团会师合围。

早在德军组织基辅大合围时,俄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大将就建议斯大林放弃基辅,全力保卫莫斯科。但被斯大林断然拒绝,朱可夫被解除总参谋长职务,担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9月11日,俄军西南方向总司令布琼尼察觉到处境危险,向斯大林请求东撤,同样遭到斯大林拒绝,斯大林命令死守基辅。13日,斯大林认为布琼尼消极避战,将其免职,由西方向总司令和西方方面军司令员铁木辛哥接替他的指挥。

在俄军西南方面军南翼,克莱斯特第1装甲兵团强渡了第聂伯河,并在克列缅丘格地域夺取了一个登陆场。在此地行动的俄国第38集团军(由大本营预备队转隶该方面军)未能清除这个登陆场。9月12日,坦克第1集群从该登陆场向卢布内总方向发起进攻。俄军此时面临被合围的危险,俄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为保存俄军有生力量,不顾被送上军事法庭的危险,自行下令部队全线后撤,但这一命令却很快被俄军最高统帅部给撤销了,俄军最高统帅反而要求西南方面军要实施更加积极的战术,对德军发起反攻。这样,俄军错过了避开合围和保存实力的最后时机。

14日,德军展开了包围俄军的最后进攻,第1装甲集群第16师猛攻卢布内,而第2装甲集群的第3师则强攻洛赫维察,两师相距40公里。15日,坦克车身上漆有其司令姓氏头一个字母“G”字的古德里安部队和漆有“K”字的克莱斯特部队终于在基辅以东210公里的洛赫维察会师了。两支南北对进的德军装甲精锐部队完成了合围,将舌形地区中俄军第5、第21、第37、第26和第38等5个集团军团团包围。

1941年9月16日,战争史上最大的围歼战开始了。西南方面军的部队迅速被德军分割包围,陷入了一片混乱。9月17日3点40分, 俄军最高统帅部终于同意撤退。然而为时已晚,俄军指挥失灵,官兵毫无突围准备,整个17日未组织起进行任何有实际意义的突围。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大将当天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基辅包围圈里的敌军在圈内就像台球一样地跳跃着。”%

18日,也就是突围命令下达第2天,俄军集中了强大的兵力和坦克,向德军第16装甲师发动了第一次突围。俄军战士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高喊着“乌拉”冲向德军阵地。德军陷入苦战,而恰在此时,德军的增援部队赶到,打退了苏军的冲锋,第一次突围失败了。同一天,在德军第2装甲集群的阵地,双方也展开了激烈的突围与反突围战斗,俄军出动了1个骑兵师、2个坦克旅的优势兵力向外突围,终于杀开一条血路,冲出了包围圈,但德军第3装甲师又组成了新的包围圈。俄军凶猛顽强地冲锋,付出了惨重代价,最终还是没能够冲破包围。广阔的田野上堆满了俄军将士的尸体,局面惨不忍睹。

19日,反应迟钝的俄军最高统帅部终于下令放弃基辅。俄军放弃了城防要塞和外围工事,炸毁了第聂伯河上的桥梁,退向城内,而城内党政军要员赫鲁晓夫、布琼尼、铁木辛哥抢先逃命,乘飞机逃离了基辅。20日.俄军又组织了第二次大规模突围,曾一度将德军阵地打开一个缺口,但不久又被德军的反突击所击败。至此,俄军再无力进行有效的突围攻击,包围圈内的俄军士兵劫数已定。

包围圈里的俄军越来越混乱,又被切断了后勤供应,困守在袋形阵地中的俄军,在无燃料又无弹药的情况下,仍进行着顽强的抵抗。他们整营整营地端起刺刀,向德军的坦克、大炮和机枪组成的阵地发起多次勇猛攻势,企图突破包围向东撤退。扩音机把斯大林的讲话传遍整个战场,许多士兵阵亡时耳边仍索绕着他的声音。这种绝望的自杀式冲锋最后成了一场德军对俄军的大屠杀,成千上万的俄军士兵倒在德军的枪炮下。除少数部队得以逃脱外,其主力仍处于围困中。9月20日,基辅城被德第6集团军攻占。同日,德军第46装甲军赶到,并作为生力军投入战斗。与此同时,为了接应被围困的俄军突围,铁木辛哥先后出动了几个集团军的兵力,从包围圈外向内进攻,力图挽救西南方面军全军被歼的命运,但由于方向的偏差,又遇到了德第17集团军的坚固防守,始终未能成功,使被围俄军失去了最后一线希望。

9月26日,基辅会战结束,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部分兵力将俄国西南方面军主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政委布尔米什坚科阵亡),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坦克兵少将被俘)、第37集团军(司令弗拉索夫中将)、第21集团军(司令B·N·库兹涅佐夫中将)、第26集团军(司令斯科坚科中将)以及第38集团军(司令日加诺夫少将)歼灭。俘虏66.5万人。德军击毁或缴获884辆坦克,3718门火炮,3500辆车辆。只有一只约4000人的哥萨克骑兵在博里索夫准将的指挥下突出合围。

四、尾声

基辅会战,俄国最强大的西南方面军被彻底歼灭,布良斯克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受到重创。整个俄、德战场的态势更加不利于俄军。德军占领基辅后,前出到哈尔科夫工业区、顿巴斯和克里米亚的各接近地,西南门户洞开,莫斯科和其他腹地都受到严重威胁。俄国在西南的军事力量损失殆尽,不得不从远东及西伯利亚调集大批部队在更加纵深的地域重建新的防线。

俄国一直对在基辅的失败讳莫如深。并文过饰非。这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这次惨败给俄国人心里留下的阴影之大。由于俄罗斯这个民族本身的侵略性,(别忘了,100年前俄罗斯从我们祖国抢去了多少领土,外蒙古是如何独立的?海参崴、伏勒迪沃斯图克、乌兰巴托,当你在那里街头驻足的时候,你会想起什么?)在俄军在战前的理论建设和演练基本上都是准备在境外作战的。他们缺乏国土防御作战的心理和训练准备。所以在战争初期,俄军不顾实际情况,进行了盲目的反击,损失了大量精锐和技术装备后,又拼命死守,结果是遭到更大的惨败,俄国军人用他们的血肉为保卫莫斯科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斯大林从此开始改正自己的错误,不再随便修改前线指挥员下的命令。(而希特勒却随后开始不断地犯这个愚蠢的错误。)经历了几次惨败之后,布琼尼、伏罗希洛夫、铁木辛哥等过时的将领被淘汰,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科涅夫等新一代指挥官成长起来,在交了昂贵的学费之后,俄国人学会了怎样去作战。

德军在苏德战争初期能够接连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其官兵积极主动的进攻精神和优秀的战术素质是最坚实的保障。尤其是德国陆军的灵魂——装甲兵,把坦克集中使用,快速突破,使其作战效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基辅会战是闪击战模式最经典的战例之一,是德国装甲兵在极盛期的巅峰之作。

基辅会战堪称是“世界战争史上最伟大的会战。”而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大将却认为它是“东方战役中的一个最大的战略性错误。”在绝大多数的参战将领和军事史家看来,希特勒坚持先打乌克兰而搁置莫斯科,是本末倒置,在战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战略上却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希特勒赢得了战争史上最大的歼灭战,却失去了战争史上最大的战争。
0 Comments
审判“四人帮”秘闻:江青最害怕提到的几件事
Posted:Feb 7, 2008 6:53 pm
Last Updated:May 27, 2024 3:19 am
12197 Views

汪文凤是当年编辑怀念周总理《天安门革命诗抄》"童怀周"小组的成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纪委委员,任审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件办公室副主任兼审讯组长。日前,他出版了《从"童怀周"到审江青》一书,现摘要如下:

在我们审理江青案件的时候,她虽然已经六十四五岁了,并且在隔离审查中过了三年多,但她还是很注意自己的仪表的。

我们每次调江青进行讯问,她都要穿上干净的衣服。据管理的同志介绍,江青刚被隔离审查时,连自己穿脏了的内衣内裤都不洗。自己用脏了的手绢十几块、几十块地堆了一大堆,外衣、袜子更是这样,宁肯任其在她住房里发霉发臭,也不顺手摆在白瓷盆去冲一下,搓几搓。几十年来,她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何曾动手洗过一件内衣,一块手绢。她能在隔离审查中动手洗洗自己的内衣,搓搓自己的手绢,有这么点稀微的进步,还是担负警戒工作的女战士"压迫"出来的。

我们每次找江青谈话,她都是一手持水杯,一手拿学习材料,还要轻轻点一下头,微笑一下,装模作样地,显出高傲而不失礼的样子。然后就是在问答中的大发雷霆,骂人训人,污蔑诬陷别人,指指戳戳,挥舞手臂和拳头。因为她知道,她吵,我们不会跟她去吵;她闹,我们不会跟她去闹。而担任警戒的女战士们,可不管她那一套,有时要讽刺她几句,弄得她无言以对,很是难堪。

我们初次见到江青时,江青一看我们几个人其貌不扬,衣冠平常,说话不夹哼声拖腔,无重要人物之威严,乏智慧奇才之聪颖,很不起眼。因此,她一上场,就摆着谱儿,端起架子,眼睛半睁半闭地说:"你们要问‘文化大革命'的事情么?告诉你们吧,我所参与的,都是党和国家的高级政务,我所经历的,都是党和国家的高级政治生活,这些都是高级政治人物的活动。这些,你们能问么?敢问么?我说出来,你们敢听么?所有这一切,你们敢干预么?敢管么?!敢么!敢么!敢么!"她说了一连串的敢么。我们想,不打掉她的嚣张气焰,谈话还怎么进行下去呢!于是,我严厉地叫了一声"江青!"倒令她一震。我说:"我们,是中央派来审查你这个案子的,这个问题你首先必须认识清楚。因此,有关你和你的同伙的一切罪行,你都必须老老实实地向我们交代。你不交代别人要交代,别人交代了就不算你的交代了。凡是涉及到你们所犯罪行的一切事件,一切人物,所有情节,我们都有权力问,有权力听,有权力管。"这一下,才算把她的气焰压下去了。尽管她在以后的交代中,仍不承认犯罪,可是她不得不承认她是有严重错误的。

一次,江青向我们进攻说:"你们总自称你们是拥护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试问,你们见过几次毛主席?你们了解毛主席多少?你们熟悉毛主席吗?我,哼哼,再不肖,也跟毛主席生活过三十八年。是三十八年哪!"我立刻反驳她说:"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过若干反对马克思、反对列宁的人,那些人,有的是曾经跟马克思、列宁相处过很长时间的,是曾经当着马克思、列宁的面赌咒发誓地要忠于马克思、列宁的思想和事业的,对马克思、列宁也是熟悉的。但是,他们最后成为了歪曲、篡改马克思列宁主义,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反对马克思列宁本人的凶恶敌人,这有什么奇怪?相反地,一个普通的工人、农民、战士、知识分子,尽管他们也许从来没有见过马克思、列宁,但是拥护马克思列宁主义,忠于马克思列宁的事业,终生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现而抛头颅洒鲜血。对我们之间的这种不同的立场,你有什么奇怪呢?"这番话驳得她满脸通红,如坐针毡。

江青在与我们谈话中,最害怕提到的几件事是:

一、诬陷刘少奇为叛徒、内奸、工贼的问题。这个问题,纯粹是在江青、康生领导下,采取逼供信的手段搞出来的。被逼供者在轮番几天的折磨下,弄得神智恍惚了,上午被逼说了不实之词,下午就推翻,以后又十数次的推翻。周恩来同志指示要重新查证和研究,被江青大骂了一通,逼得周恩来以后在钓鱼台召开的研究会也拒不参加。结果,他们就是按这个已被十数次推翻了的所谓证言,写了诬陷材料,上报毛泽东下批。这件事是江青与康生勾结的结果,是他所想要上推下卸也推不了的。

二、陷害大批党和国家高级领导干部,著名民主党派负责干部和爱国民主人士。名单是江青向康生索要的,是他们两人的私下交易。

三、1975年"一·二四"、"一·二五"批林批孔又批走后门的大会。实际上,江青、迟群、谢静宜是当着周恩来同志的面,以批周公,批宰相之名,把矛头对准周总理。这完全是背着毛主席搞的。毛主席知道此事后,斥责他们是"三箭齐发"。

很关键、要害的一个问题,是1974年10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后,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相约在钓鱼台十七楼,经过密谋,背着周总理和中央政治局其他成员,派王洪文密调飞机到长沙见毛主席,诬陷周恩来、邓小平。但这次他们的阴谋被毛主席识破,毛主席斥责他们搞"上海帮"、"四人帮",毛主席说:叫你们不要搞了,为什么还要搞呀?毛主席说江青有野心,你们看有没有,我看是有。她是想叫王洪文做委员长,她自己做党的主席。当我们问到江青此事时,她装聋卖傻地说:"什么什么10月17日,那天晚上是中央政治局开会......钓鱼台十七楼,我我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有个放电影的楼,下面是放电影的......什么什么?王洪文第二天调飞机去长沙,我我我不清楚。""哎呀,记起来了,是这么回事:王洪文从长沙回来,带了许多桔子,我们都吃桔子。吃桔子,还有王海容、唐闻生......"实际上,这是一个严重的篡党篡政的事件。当时,"四人帮"经过密谋,背着周总理和中央政治局,调了飞机让王洪文去长沙,对周总理进行了诬陷。这件事情,被毛主席制止了,周恩来、邓小平才得以摆脱了刘少奇、贺龙同志那样被害的命运,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的阴谋才没有得逞。但是,他们这次搞的阴谋如果成功,恐怕会株连成千上万干部、群众,危及他们的身家性命。同时,封建法西斯一旦得逞,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改变颜色的问题了。

在讯问当中,一般情况下江青说什么话,我们都不打断她。甚至她讲歪曲事实,颠倒是非的话,我们也让她讲完,看她是怎么歪曲、怎么颠倒的,我们只是在充分掌握事实、掌握证据的问题上,在关键时刻点她一下,使她自感蒙骗不能得逞的难堪,自感狼狈。对她对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诬陷、谩骂,我们则予以严肃批判,用事实予以批驳,据理打掉她的侥幸心理。对她说的挑拨的话,甚至对我们意欲搞思想上"策反"的那一套,我们则给予回击。她这个人,从过去上海的十里洋场,帝国主义分子、冒险家的乐园熏陶出来,脸色善变,不论在讯问的过程中她显得多凶,撒泼何等厉害,临到一次讯问末了,她总是站立起来,抻平衣服,端上水杯,夹上文件,改颜为笑,向我们一一鞠躬,一一道了"谢谢,谢谢!"才转身离去。

把江青反革命集团称作"上海帮"、"四人帮"的,首先是毛泽东。这始于1974年7月见诸文字的材料,以后,这种叫法也就沿袭下来,直到1976年三四月间发生在北京的"沉痛悼念周总理、愤怒声讨‘四人帮'"的天安门运动,方才广泛传开。把"四人帮"定性为江青反革命集团,还是比较确切,比较符合实际。
0 Comments
珍宝岛冲突后,美国制止了苏联对中国的核打击
Posted:Feb 6, 2008 6:49 pm
Last Updated:May 27, 2024 3:19 am
12146 Views

1969年3月2日、15日、17日,中苏两国军队先后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是中苏两国矛盾长期摩擦引起的一个冲撞点。由于中方预先有准备,苏方被毁坦克、装甲车17辆,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公布的数字,苏军死58人,伤94人。显然,苏方“吃了亏”。

珍宝岛冲突爆发后,苏联领导层反应十分强烈。以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元帅、部长助理崔可夫元帅等人为首的军方强硬派主张“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准备动用在远东地区的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几百万吨级的核弹头,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等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8月20日,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奉命在华盛顿紧急约见了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向他通报了苏联准备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意图,并征求美方的意见。苏联的意图非常明显:在中美关系当时也很尖锐的情况下,如果苏联动手,让美国至少保持中立。

第二天一早,基辛格到白宫时,发现尼克松早已急不可耐:“说吧,亨利,碰上了什么麻烦事?”基辛格拿出十几张写满字的纸放到桌上说:“看看吧,苏联想对中国使用核武器。昨晚,多勃雷宁先生同我深谈了一夜。克里姆林宫的几个家伙决定用核导弹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的威胁,现在他们来征求我们的意见。”

尼克松在同他的高级官员紧急磋商后认为,西方国家的最大威胁来自苏联,一个强大中国的存在符合西方的战略利益。苏联对中国的核打击,必然会招致中国的全面报复。到时,核污染会直接威胁驻亚洲25万美军的安危。最可怕的是,一旦让他们打开潘多拉盒子,整个世界就会跪倒在北极熊的面前。“我们能够毁灭世界,可是他们却敢于毁灭世界。”经过磋商,美国认为:一是只要美国反对,苏联就不敢轻易动用核武器;二是应设法将苏联意图尽早通知中国,但做到这一点很难,美中30年来积怨甚深,直接告诉中国,他们非但不会相信,反而会以为我们在玩弄什么花招。最后决定“让一家不太显眼的报纸把这个消息捅出去,美国无秘密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勃列日涅夫看到了也无法怪罪我们。”

8月28日,《华盛顿明星报》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则消息,题目是“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文中说:“据可靠消息,苏联欲动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对中国的重要军事基地──酒泉、西昌导弹发射基地、罗布泊核试验基地,以及北京、长春、鞍山等重要工业城市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则消息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勃列日涅夫气得发疯。中国当然更不会像基辛格所说的“但愿中共领导看到了这则消息,千万不要随后扔掉”。全国很快进入了“要准备打仗”的临战态势,许多企业转向军工生产,国民经济开始转向临战状态,大批工厂转向交通闭塞的山区、三线,实行“山、散、洞”配置,北京等大城市开挖地下工事。

当中苏两国已进入战争边缘的时刻,苏联领导人出于全球主要战略对手是美国、战略重点在欧洲、难免在袭击中国后遭报复等多方面考虑,突然采取了缓和措施,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利用9月上旬赴越南吊唁胡志明之机,向同时去吊唁的中国党政代表团提出要在回国途中途经北京同中国总理会谈。经反复考虑,毛同意了这一要求。9月11日,双方在机场进行了三个半小时的会谈。这次会谈表明中苏关系略有缓和,但危机依旧。柯西金回国后,苏联又改变了态度,趋于强硬,反映苏领导层内对华政策不一致,勃列日涅夫等人反对柯西金缓和对华政策的意见,继续对中国保持高压政策。

9月16日,伦敦《星期六邮报》登载了苏联自由撰稿记者、实为克格勃新闻代言人维克多·路易斯的文章,称“苏联可能会对中国新疆罗布泊基地进行空中袭击”。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阴云又一次笼罩中华大地。美国明白,维克多的文章是对美国的一个试探!更是对中国的示警。

出于美国全球战略利益和发生大规模核战争的严重后果,在尼克松召集紧急国防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副总统阿格纽、国防部长莱尔德、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惠勒、国务卿罗杰斯和基辛格,,后认为:“对于眼前这场中苏一触即发的战争,我们当然应当阻止。如果他们执意要打,那是他们的事情。”为此,美国实施了三步曲:一是由于中美政府之间没有交流渠道,安排高级官员会晤,要费很多周折,时间也来不及,我们可以把中美大使级华沙会谈拣起来,华沙会谈延续了15年,现在已经中断了两年,此时恢复意义自然非比寻常。可以安排驻波兰大使沃尔特·斯托塞尔马上去办。这就出现了斯托塞尔尾追中国驻波大使的戏剧性事件。

二是要利用齐奥塞斯库和叶海亚与中国的亲密关系,频频传递我们期望和解的诚意。三是为了远水解近渴立竿见影,美国亮出了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尚保留未及动用的一张牌──“用已被破译的苏联密码,发出向苏联本土134个城市、军事要点、交通枢纽、重工业基地进行准备核打击的总统指令。”

1969年10月15日晚7时许,心慌意乱的柯西金向勃列日涅夫报告:“刚才国家安全委员会报来两个消息,一个是中国的导弹基地已经进入临战状态,所有的地面导引站都已开通,这一点我们卫星收到的信号和拍摄的照片都已经证实。另一个是美国已经明确表示中国的利益与他们有关,而且已经拟定了同我们进行核战的具体计划。因为情况十万火急,他们只是通报了消息,正式报告还要稍晚些送来。”勃列日涅夫不信:“美国会站到中国一边?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请马上拨通驻美使馆电话。”几分钟后,大洋彼岸的多勃雷宁大使向勃列日涅夫报告:“情况属实,两小时前我同基辛格会晤过,他明确表达了尼克松总统认为中国利益同美国利益密切相关,美国不会坐视不管。如果中国遭到核打击,美国将认为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始,美国将首先参战。基辛格还透露,总统已签署了一份准备对我国130多个城市和军事基地进行核打击的密令。一旦我们有一枚中程导弹离开发射架,他们的报复计划便告开始。”听完后,勃列日涅夫愤怒地喊道“美国出卖了我们”。

至于中国,正如10月15日晚柯西金待盛怒的勃列日涅夫稍为平静后说的:“也许美国的所谓核报复计划是恐吓,但中国的反击决心是坚决的。虽然他们的核弹头不多,但我们不可能在战争一开始就剥夺他们反击的能力。更何况他们在四年前就进行过导弹负载核弹头的爆炸试验,其命中目标的精度是相当惊人的。而且他们有了防备,现在几乎动员了全国所有的人都在挖洞。我们应该和中国谈判。”柯西金谈话中的爆炸试验是指1966年10月27日,中国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为2万~2.5万吨的原子弹,从数百千米外的双城子发射到罗布泊的一次实弹实战性原子弹爆炸。

1969年9月23日和29日,中国先后进行了当量为2万~2.5万吨当量的地下原子弹裂变爆炸和轰炸机空投的当量约300万吨的氢弹爆炸。美国地震监测站、苏联地震监测中心,以及两国的卫星几乎同时收到了能量巨大的爆炸信号,尤其是苏联,十分清楚中国核爆炸的含意。美联社播发的一篇评论颇具代表性,“中国最近进行的两次核试验,不是为了获取某项成果,而是临战前的一种检测手段”。10月20日,中苏边界谈判在北京举行,由珍宝岛事件引发的紧张对峙局势开始缓和。20世纪中国的最后一次核危机随之灰飞烟灭。
0 Comments

To link to this blog (xyp1200) use [blog xyp1200] in your messages.